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好萊塢視角下的反恐戰爭

劉康康

2014年06月06日08:3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好萊塢視角下的反恐戰爭

  【尖鋒話題】

  比起歐洲的電影同行,好萊塢總是顯得過於保守和遲鈍。對於有重大影響力的實事新聞,好萊塢往往不願意馬上將其改編成電影,反而對歷史題材和科幻題材興趣更大。究其原因,在一個事件尚未蓋棺論定之時,好萊塢絕不願意冒險表達自己的觀點,以防止觸怒到潛在的觀眾。

  然而,對於反恐戰爭,以及伴隨反恐而引發的一系列政府行為,好萊塢卻罕見地迅速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些意見,有時候甚至頗為激烈。

  比如以熱衷於批判美國政府而知名的好萊塢導演奧利弗·斯通,便在美國棱鏡事件發生不到一年后,就高調宣布要以棱鏡事件為題材拍攝電影,該片將於今年年底開機。就連索尼這種大公司,也緊隨其后,宣布自己也准備將棱鏡事件搬上大銀幕,隻不過,將會交由“007”系列電影的制片人著手打造,比起奧利弗·斯通的版本,預計會涵蓋更多商業元素、更少嚴肅思考。

  好萊塢急於對反恐問題發表態度,並不是最近才開始的,而是早已有之。從2004年邁克爾·摩爾的《華氏911》、2006年奧利弗·斯通的《世貿大廈》、2008年凱瑟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到2012年凱瑟琳·畢格羅的《獵殺本·拉登》。尤其是《拆彈部隊》,直接獲得了奧斯卡當年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桂冠,可謂贏得了整個好萊塢的認可。

  如果再算上暗示或影射了反恐問題的電影,那就更多了。2002年的《蜘蛛俠》,不僅刪除了影片中所有關於世貿大廈的鏡頭,以避免觸痛觀眾,導演山姆·雷米更是稱自己插入了一段“對紐約市的悼念”。當威廉·達福扮演的“綠魔”危及一輛滿載兒童的纜車時,當地人向他投擲石塊,其中一個紐約人憤怒地喊道:“你惹了我們中任何一個,你就惹了我們所有的人!”這被看作是導演對9·11事件的直接表態。而今年的《美國隊長2》,故事中神盾局局長尼克談到為了應對越來越邪惡的敵人,必須對每一個美國公民進行監聽時,也被認為直接影射了棱鏡事件。

  為何對於反恐問題,好萊塢一改往日的謹慎保守,甚至冒著觸怒美國政府的風險,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其搬上銀幕?

  因為反恐問題具有足夠的當代性和重要性。作為21世紀最重大的政治課題之一,反恐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美國政府的決策及國際關系,並最終滲入到美國民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好萊塢作為美國大眾傳媒最重要的代表,自然無法對反恐問題完全視而不見。好萊塢必須用自己的故事,重新包裹講述反恐,從而安慰和保護美國的民眾。

  技術上的原因,則是好萊塢能夠將自己對越戰的經驗和記憶,搬到反恐戰爭之中。如今的好萊塢當權者,都是在新好萊塢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對越戰有著深刻的記憶,也就這個題材拍過很多經典電影,比如邁克爾·西米諾的《獵鹿人》、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全金屬外殼》。而准備將棱鏡事件搬上大銀幕的奧利弗·斯通,其代表作之一正是1986年的《野戰排》,一部關於越戰如何深深傷害美國人的故事。

  因此,反恐戰爭對於好萊塢而言,並非一個完全陌生、全新的事物。凱瑟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很多敘事風格都參照了那些經典的越戰電影。好萊塢一方面支持著反恐戰爭,另一方面也不忘提醒美國政府,不要為了反恐,而將美國拖入另一個越戰的泥潭中。

  □劉康康(影評人)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