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工人日報:“舌尖體”引發網絡表達新滋味

周慧虹

2014年05月26日09:13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言論】“舌尖體”引發網絡表達新滋味

  近日來,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食材、饋贈、味道、鄉愁,片中經常出現的這些關鍵詞開始深入人心,一種仿照《舌尖》解說詞的“舌尖體”文字在網上悄然走紅。

  這些“舌尖體”文字,寥寥數十字、上百字,或調侃瑣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憶至真親情,或普及歷史常識……仔細品讀,你不能不佩服創作這些文字的網友的語言天分。他們對《舌尖》解說詞的語言特點真是達到了精細感知,在模仿運用上也做到了精准把握。這些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動、蘊涵著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滿戲謔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飽含深情而催人眼圈發熱,有的則娓娓道來令人感到無以名狀的美好。若非事先知道了這些文字的出處,說它們摘自《舌尖》抑或出自《舌尖》解說詞作者之手,恐怕很多人會深信不疑。

  讀著這些“舌尖體”文字,不免使人感嘆,網絡這口大鍋,終究還是能夠熬制出一些語言、思想上的美味。雖說,與經典名著相比,它們不過是隻言片語,然而,即便這些隻言片語,也能令人讀出感覺、感動,帶給人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事實上,網絡空間從不缺乏有才華者,也從來不缺對於新鮮事物的熱捧。兩年前,伴隨電視劇《甄環傳》的熱播,劇中台詞開始被眾多網友爭相效仿,一時之間,網帖、微博中,總能與“甄環體”文字不期而遇,這些像模像樣、惟妙惟肖的詞句,除了帶給人一種無厘頭的娛樂感,也不免令有心者對於語言表達如何追求雅致憑生思考與借鑒。

  像這樣的“舌尖體”、“甄環體”文字,雖不至於如人參、鹿茸那般對網友的語言、思想產生大補功效,可於某種程度而言,它如文火慢燉的一盆鮮香骨湯,偶爾食之,總還是能帶給人一絲感官上的愉悅、帶給人些許精神上的養分。

  相比於“舌尖體”、“甄環體”,近幾年來,網上還有不少新銳文體你方唱罷我登場。例如,肉麻台詞聽了讓人“有想撞牆沖動”的“瓊瑤體”,嗲不死你嘔死你的“蜜糖體”,酷似老外說漢語說不利落的“梨花體”,以及“腦殘體”、“私奔體”、“HOLD住體”、“沒砍死你體”……凡此種種,雖不缺調侃戲謔,可每句話裡流淌著的更多是矯揉造作、野蠻無趣以及匪夷所思。此類文句,是加了地溝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燒烤,別看它們裹夾於煙熏火燎中呈現出一副生意興隆之狀,其實,食客們啖過之后,付出的都可能會是自己語言表達、內心思考等方面遭受無形傷害的代價。

  自從網絡走入我們生活,有太多的人對之既愛且恨。人們滿懷欣喜地熱愛它,是因為它展現了無限可能,包括語言創新與知識獲取上的可能﹔人們又無可奈何地指責它,蓋因它身上還充斥著顯而易見的淺薄、粗俗與戾氣,而這些也直接影響到網上表達的純淨、網民思想的提升、網絡交往生態的健康和諧。置身網絡時代,我們無法拒絕網絡,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與他人攜手,讓與己相關的網絡表達多一分熨帖,就像“舌尖體”所描述的家常美食,“這一碗代代心傳的疙瘩湯,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