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中國面孔”不只是面子問題

韓浩月

2014年05月26日08:25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面孔”不只是面子問題

  由李詠擔任主持人、山東衛視每周四播出的《中國面孔》,是一檔“賞臉”節目。中國人的面孔,曾被一些聲音認為是“五官不突出,沒特點”,但從文化的角度看,中國面孔卻大有說頭。

  第一期《中國面孔》,節目組就祭出大招,請專家還原了大汶口出土的5500年前的一個頭蓋骨,還原后的相貌被認為是山東人始祖的樣子,節目播出后,網友紛紛調侃這張面孔與張藝謀、李詠、馮小剛等“撞臉”,但此事能成新聞,也表明大家對幾千年前先人們長什麼樣有著一定的好奇心。

  古人的面孔,我們多通過教科書、傳世繪畫作品、雕像等獲取相關信息,每每得出的感慨是,美女也沒有那麼美啊,英雄也沒有那麼帥啊,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無非是現代審美眼光帶來的印象誤差。《中國面孔》帶觀眾鑽研古人相貌,也並非較真古人長得什麼樣,而是以此為噱頭,來探討面孔變化背后的歷史與人文吧。

  《中國面孔》的節目名字無疑是一個大命題,很容易給人以呆板嚴肅的感覺,但就節目播出效果看,輕鬆娛樂還是它的主基調。走出央視的李詠在他的新節目中表現得游刃有余,一干明星通過答題的形式,不斷制造笑料,娛樂之余順便談談過去與現在,節目的核心價值於不動聲色中便傳遞出來了。

  什麼是中國面孔?以前我們會覺得,走出國門的姚明、成龍、劉翔等等,象征著中國的強大、有力,中國人因此很有面子。當馬雲走上華爾街的時候,他作為經濟人物也成為有代表性的中國面孔。據了解,在后期的節目中,諸多名人、明星的臉會被拿出來說事兒,但也會有不少的普通人走進節目,講述他們的經歷與故事,讓中國面孔變得更立體、更有層次感和情感。

  在營銷方面,《中國面孔》下了很大的功夫,地鐵裡可看到它的節目花絮在反復播放,會有一種奇異的新奇感,原來面孔可以被拿出來講這麼多事情!在《漢字英雄》成功開創本土原創文化節目口碑與收視率雙高之后,《中國面孔》成為文化綜藝節目最值得關注的對象,它在原創性、文化意味、娛樂性等方面的不俗表現,讓人真心為中國電視人的創新而感到高興。

  走在城市大街上,人們來去匆匆,神色焦慮浮躁,這也是中國面孔在當下最不可忽視的元素,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微笑與從容?這也應當是《中國面孔》應該去探討的一個命題。陳丹青到美國后發現,街上的男男女女,都長著一張沒受過欺負的臉。我覺得,讓中國面孔也變得自信、快樂,是需要許多人一起努力的一個責任。《中國面孔》在這方面做出了拋磚引玉的工作,接下來讓我們更多地去關注面子問題,也更多地去關注心靈上的安寧吧。

  (韓浩月)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