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社會信用建設要“且行且珍惜”

毛建國

2014年05月06日08: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社會信用建設要“且行且珍惜”

  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已上報國務院,近期將發布,相關工作將分解為三階段完成。其中,2014年6月底前,將推動部署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建立以公民身份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代碼制度的方案。(《經濟參考報》5月5日)

  崔永元曾講過:我不是有什麼道德潔癖,我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我要求的只是道德底線。在人們看來,所謂底線,對於商人來說,就是不注水不玩假﹔對於官員來說,就是不貪污不腐敗﹔對於公民來說,就是不欺人不騙人。按照“不謬賞”的原則,做到了這一切甚至連贊賞都沒有必要。可現在看來,底線這一最低的要求,卻往往成了最高的准則。

  按照社會學家孫立平的說法,這是社會基礎秩序出了問題。與此相對應,很多人到了西方國家就感喟,在那裡“鑽空子”簡直是太容易了。比如,在許多國家,上火車沒人檢票,你隻要去售票窗口買好票就行了,甚至站台也是開放的。“空子”那麼多,但“鑽空子”的沒有那麼多。結合他山之石,如何使事情進入可治理狀態?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加大社會信用建設,公正、客觀地記錄信用表現,使其成為工作、學習、生活的影響因素。

  制定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意義正在這裡。在國外,以個人終生唯一的社會保障號碼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已經十分普遍且取得了顯著成效。既然當前我們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已碰到許多問題且有些十分嚴重,那就該學人所長,讓守信者行遍天下,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推進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也有人提出,在誠信建設中應首先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而且社會誠信建設方面應該讓公民有發言權,整個信用體系不能封閉運行。環視現實,在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四大誠信體系中,社會誠信離不開政務、商務、司法的支撐,現實中也確實存在著社會信用被個別部門操縱的情況。就拿銀行黑名單來說,一些內容設置本身不合理,而且程序有問題,這應引起高度重視。

  對於當前的信用體系建設來說,最關鍵的還是建起來,先上路要緊。有問題需要重視和解決,不能對問題置之不理,也不能因為存在問題而裹足不前。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嚷嚷了多年,至今未能建起來並發揮其應有作用,導致基礎秩序一亂再亂,這是我們最大的遺憾。當前,我們要盡快推動信用體系建設上路,在此基礎上再討論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隻打雷不下雨,或干脆被雷雨嚇得連門也不敢出。

  社會信用建設需要“且行且珍惜”,即按照國家規劃確定的2014年6月前、2015年和2017年這三個時間表,真正做到“行起來”,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在此基礎上,以“珍惜之心”對待公眾意見,要“且行且珍惜”而不是“不行隻珍惜”,也不是“隻行不珍惜”。隻有這樣,才能迎來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信用社會。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