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前進道路上也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人們思想認識上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人們的思想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活躍,新思想、新浪潮紛至沓來,新風尚、新流派風起雲涌。
面對社會轉型期的多元多樣多變,面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全社會真正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規范,還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在新形勢下有效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對焦社會思潮傳播的新特點,找准人民群眾情感的共鳴點,體現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親和力。
社會思潮不僅是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對利益訴求的表達。引領思潮首先要切中人民群眾利益的關注點,關切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隻有把引領工作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才能增強核心價值觀的向心力和感召力﹔隻有真正關心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才能有效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當前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和交往手段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網絡在引領社會思潮中具有獨特作用。應當利用好互聯網這一陣地,讓體現時代精神的、積極的、高雅的,能滋潤心靈、陶冶情操和愉悅身心的網絡文化更多地出現在網絡平台, 使互聯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和引領社會思潮的前沿陣地。
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氣質的總和,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新形勢下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新的時代價值。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應與弘揚民族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如此可以從更深層次來引導多樣化社會思潮,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引導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張驥教授新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若干問題研究》,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視角,創新性地回答了黨、國家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何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作者不僅從理論上論証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而且從實踐層面回答了如何有效引領。
有了創新的思維,掌握了科學的引領方法,對多樣化思潮的引領將更加有效,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就會增強,將有利於形成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從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