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心的接力”,願這溫暖可被“復制”

胡印斌

2014年05月04日09:1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心的接力”,願這溫暖可被“復制”

  ■ 視點

  這次跨越千余公裡、連接兩個城市、牽動眾多機構的救援,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范例﹔也在提醒諸多公共部門,如何讓這樣的生命接力成為常態化的制度。

  這是一場“心的接力”。5月2日下午16時55分,一顆心臟離開了腦死亡的21歲主人葉勁,被裝入冷保溫箱送往桂林機場,南航航班提前15分鐘起飛,並提前35分鐘降落首都機場。當晚20時53分,這顆心臟被急救直升機送抵北京安貞醫院。23時12分,主刀醫生宣布,22時30分,受心者、12歲江西男孩小包心臟已恢復跳動。

  時間就是生命,這樣一個常識,在這一場心的接力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呈現。從青年葉勁的心臟被取出,到最終植入男孩小包的體內,在短短的5小時35分時間裡,這顆堪稱偉大的心臟,動員起了桂、京兩地醫院、航空公司、機場、空管、城市交通等諸多部門全方位協同配合,並最終順利實現了完美對接。每一時間節點都及時到位,事后讀來,驚心動魄、感人至深。

  這樣入榫合縫的故事,很有一些傳奇的色彩。也足以說明,這個社會從來不缺乏為了公共利益而全力以赴的驅動力,隻要事情確實緊急,信息足夠透明,溝通能夠順暢,很多時候,相關機構、組織之間的協同動員,並非想象中那麼艱難。但要讓這樣的幸運得以“復制”,還有賴於一些臨時舉措,被納入制度化的軌道。

  細看這次生命接力的過程,有些環節,就要感謝常態化的機制。比如,北京交管部門的“一路綠燈”,就得益於交管部門與醫療急救部門建立的24小時聯勤指揮機制——交管部門指揮席接入120、999應急指揮系統,能實現緊急救助信息共享。正是有了這樣的制度保障,警車為急救車開路、交通民警疏導車輛騰出“救命通道”,才會進行得如此順利。

  而北京啟用直升機,參與救援任務,此前也曾有先例。就在上個月,北京急救中心的一架直升機,還去密雲水庫援救一位受傷男子。據媒體報道,今年北京還將擁有全國首架醫療急救專用直升機。在硬件愈加先進的同時,更有必要明確在什麼情況下、以怎樣的方式使用,讓“為生命起飛”不再是特殊個案。

  當然,還要看到的是,很多類似病患都需要跨區域合作,不同城市、多個部門之間的對接,難度可想而知。此前一些類似的成功案例,共同點往往都是當事人通過網絡等渠道,吸引了輿論足夠關注,某種程度隻能視為“特事特辦”。要讓那些未被媒體聚焦的人,也能被合理救助,需要各城市、乃至國家層面出台相應制度,為整個救助流程的推進“保駕護航”。

  無論如何,這次跨越千余公裡、連接兩個城市、牽動眾多機構的救援,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范例。人性的美好,責任的偉大,結局的圓滿,都傳遞給人信心和希望。從個案中總結經驗,甚或明確遇到類似事件,相關部門的應急舉措要常態化、制度化,如此,才能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受益的小包。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