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歲月”沉船警鐘不僅為韓國敲響

徐劍梅

2014年04月28日09:2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歲月”沉船警鐘不僅為韓國敲響

  好望角 

  韓國客輪“歲月”號沉沒的悲劇實在太令人痛心!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這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人禍”。

  “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從目前披露的情況看,導致這場船難的各種原因,曾有許多機會加以消除或防范。但最終,所有機會都被錯過。

  沉重的警鐘,絕不僅僅在為韓國敲響。關注韓國船難,不能止步於觀看。

  中國擁有比韓國更多的江河湖海,每日僅在長江流域穿梭往來的滾裝渡輪和客輪就不計其數。是否需要自問:“歲月”號的安全問題,我們有沒有?“歲月”號沒有的安全問題,我們又有哪些?我們的滾裝船,有沒有通過改裝強行延長使用壽命?我們的船載集裝箱和汽車等貨物,是使用鐵鏈還是普通繩子固定?我們的運輸管理,存不存在記錄不規范、亂填乘客人數、私自低價載貨等情況?船長和船員的職業操守和應急培訓,我們具體在如何進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國中小學校曾普遍展開緊急疏散訓練和安全常識教育,現在,還有多少學校在堅持?

  韓國同時也在檢討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最初的信息溝通為何一度混亂?政府如何指揮救援才算真正給力?遇難者和失蹤者數據統計為何一再出現差錯?從青瓦台到媒體和全社會,韓國以更發達國家作為參照系,不留情面地深入尋找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救援機制、國民素質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差距與不足。

  實際上,這樣重大的突發船難,這樣復雜的多頭救援,不管國家多麼發達,治理多麼成熟,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差錯和混亂。在韓國媒體披露救援中種種問題時,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明知必遭媒體和民眾批評,但韓國政府一發現統計數據出錯,仍然迅速更正。以信息准確透明為第一考量,而不考慮改錯給自己“面子”帶來的消極影響,這種拒絕遮掩的態度,值得我們尊敬。

  目前,韓國朝野對船難的問責中,不斷出現系統進行國家層面改革的呼聲。已有議員呼吁:“將改革作為社會革新的信號,建構以國民生命和安全為最高價值的國家框架”。韓國總統朴槿惠近日強調,公務員要做到“責任行政”以取得國民信任。可以預見,“歲月”號沉沒事件已超越單純的安全事故本身,勢將成為韓國下一步社會改革的開始。

  從搜尋馬航失聯飛機,到搜救“歲月”號失蹤者,隨著時間一天天消逝,希望在一天天變成失望。人們不得不痛切地承認,在大自然面前,再先進的技術也有其無能為力的局限性。悲劇一旦發生,無論我們的主觀意志多麼強烈,都不太可能沿著我們希望的方向出現戲劇性轉折。

  未來的我們,會有更先進的技術、更完善的規章。但我們必須牢牢記住,我們的主觀意志雖左右不了悲劇的結局,卻可以改變悲劇發生的原因。決定每一次旅程平安的首要因素,始終是人,尤其是掌控我們旅程者的素質和責任心。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