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英國民宅為何能屹立百年

張濱陽

2014年04月25日09:1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英國民宅為何能屹立百年

  好望角 

  浙江奉化一座建成僅20年的居民樓垮塌,引起人們對房屋質量安全的諸多討論。而在英國,五分之一的居民住房已“百歲高齡”,更有說法稱當地平均建筑壽命達132年。

  根據英國社區與地方政府部發布的最新版《英格蘭住房調查》報告(2012-2013年度),英格蘭地區一共有2270萬套居民住房,其中78%的住房建成於1980年之前。在全部居民住房中,五分之一是建於1919年之前。

  拿倫敦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來說,這裡看不到太多高聳入雲、覆以玻璃幕牆的高樓大廈。除了一些標志性的歷史建筑以外,不少居民住宅仍保留著維多利亞時代古色古香的風格。

  老房子多,與政府尊重私人財產不無關聯。拿英格蘭地區來說,83%的住房為私人所有,政府很難從私人手中大范圍征地,開發現代化的大型項目。而私人業主對房屋更傾向於“小修小改”,而非“大拆大卸”。於是,老舊建筑得以保留,並被不斷修繕。

  英國居民住房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獨立住房多,多層公寓少。英國大部分居民住房相當於我國的別墅或者聯排別墅,多層公寓樓在居民住房總量中佔比不大。根據最新《英格蘭住房調查》報告,英格蘭多層公寓隻佔全部住宅的13%。大部分英國房主不得不獨立地對房屋整體安全負責,這使得產權人更在意房子的安全和修繕,充分考慮自身裝修行為給整體利益帶來的負面影響。

  英國居民住房的這種建筑特點,也使得其在設計、材料和施工上的要求沒那麼高,相比摩天大樓更容易達到安全標准。即使出現安全問題,由於一般情況下傷亡較少,也不會引起太多社會影響。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英國建筑質量總體水平較高。政府對設計施工的監管比較嚴格,使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相對先進,勞動力素質和技術水平較高。

  即便如此,依然會有垮塌事件發生。本月14日,倫敦一幢正在翻修的建筑樓頂垮塌,砸死一名工人。去年12月,倫敦市中心著名百年建筑——阿波羅劇院的天花板墜落,80余人受傷。

  英國社區與地方政府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英格蘭地區22%的住房未能達到“宜居住房標准”,其中絕大部分存在“妨礙房屋安全的危險”。不過,這反過來說明,英國各級政府對危房總體狀況有摸底,不似國內心中無數。

  縱觀全球,建筑安全非一國一城之事。英國的建筑安全並非完美樣板,但其眾多的“百年民宅”現象卻值得探究。安全責任到人可保証出了事有人擔責﹔堅持保護性修繕可最大限度避免外科手術式“大拆大卸”﹔政府在涉及私產方面少干預、少插手可發揮民眾建筑保護的積極性。反過來,一味放手絕非良策,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必不可少。

  英國眾多民宅之所以屹立百年,個中緣由的確值得深深思考。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