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破案劇也能有氣質

張可可

2014年04月23日08:52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破案劇也能有氣質

  與普通偵探劇不一樣的是,本劇的重心不在於案件本身。與破案過程相比,導演和編劇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去刻畫兩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內心和經歷,“拉斯特和馬蒂這兩位警察到底是什麼人?他們有什麼樣的人生故事?持著什麼樣的世界觀、價值觀”,這些問題,是本劇粉絲一直急於探究的,同時也是導演、編劇刻意在劇情中埋下的主線。誠實地說,在看第一集時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走神——劇情發展極其緩慢,大部分鏡頭都是兩人在狹小的汽車空間或是廣遼的荒野上你一句我一句東拉西扯,對白不僅扑朔迷離,更是充滿了哲學的味道,例如馬蒂隨口一問拉斯特:“你是基督徒嗎?”拉斯特回答:“我認為人類的意識是進化中的一個可悲錯誤。我們對自己認知得太多,自然從自身中抽離一部分又化為自然。從自然法則上來說,我們是不該存在的生物……”實在是不明覺厲。

  劇中所鋪設的時間跨度長達17年,馬修·麥康納飾演的拉斯特前一秒還是不擅長交際、冷口冷面的年輕偵探,鏡頭一閃,立馬換上一張叼著煙、有些病態、有些神經質的滄桑面孔。他用鋼筆在本子上畫出案發現場的所有細節﹔平日一言不發,話匣子一打開才發現是一個話癆。就是這種漫不經心流露出的冷艷氣質吸引了一大批死忠粉,他們一邊罵這部劇,一邊又對所有台詞、細節、劇情頂禮膜拜,甚至男主角用的筆記本品牌、鋼筆與墨水的型號都摸得一清二楚。

  《真·探》的主打海報,是兩位主角一左一右的黑白影像,底下的說明文字寥寥幾筆,簡潔深刻:“你若觸碰黑暗,黑暗反過來也會淹沒你”,頗符合本劇陰冷沉寂的基調。若能耐心看完第一集,便會慢慢開始領悟編劇的苦心,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小細節,漸漸織成一張鋪天蓋地的天羅大網。除了一流的敘事手法,《真·探》的鏡頭語言完美得可稱藝術,第四集末尾處獻給了觀眾一個堪稱電視史上裡程碑式的長鏡頭。在6分鐘裡,沒有任何特效,鏡頭跟著拉斯特破門入室,經歷一場槍戰,穿越樹林跨過草叢,最后跳進搭檔的車裡,因此被劇迷們奉為“足以載入美劇青史,使腎上腺素失火的6分鐘”。也難怪《真·探》那麼高冷,卻還收服了美國總統奧巴馬,使他成為廣大粉絲軍團中的一員。(張可可)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