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21日《京華時報》報道,哈爾濱機場高速公路收費降價調整聽証會近日舉行,這次聽証會突破了以往“逢聽必漲”的怪圈,最終以88%的聽証代表同意調價方案落幕。黑龍江省物價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認真測算,依據成本監審結論,最終確定哈爾濱機場高速路車輛通行費擬調價方案主要內容為,機場收費站第一類(7座以下客車)車輛往返收費標准由40元調整為30元﹔第二類車輛(8座∼19座客車)由60元調整為45元﹔第三類車輛(20座∼39座)由80元調整為60元。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車型降價幅度為25%。
如今,誰還會對價格聽証會感到陌生呢?因為《政府制定價格聽証辦法》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實行定價聽証”。所以,這些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各類聽証會多如牛毛﹔而一場又一場大同小異的價格聽証會已然告訴我們,逢“聽”必漲式的“走過場聽証會”已經大行其道、“泛濫成災”,而漲價的理由不用猜也知道,不漲價要虧損唄!
於是,哈爾濱機場高速公路收費降價調整聽証會,就令人刮目相看了——黑龍江省物價部門通過對哈爾濱機場高速的建設和經營成本調查發現,最近13年來,哈工大集團機場路公司並沒有盈利,甚至是賠本的。在虧損的背景下,漲價聽証會似乎是必須的了,可是,當地召開的卻是降價調整聽証會,這多少有點出乎意料吧!我情不自禁地要給“降價聽証會”點個贊。
一個令人糾結了N次的的現實是,在不少利益集團的漲價沖動干擾下,不計其數的聽証會已成為我們不得不接受漲價現實的形式主義聽証會。在百姓眼裡,許多聽証會本來就是一個哄哄百姓的擺設,聽証代表是內定的“神秘”人員,百姓想反映訴求也壓根兒找不到渠道。而且,據說連會上的座位設置往往都大有講究,自己人都是安排在前列,可能的反對者則通常被安排在很后面,即使你要舉手說不,也可能因為“地理位置”不佳而被忽視。所以,這幾年,各地先后“涌現”出不少聽証會的“最牛代表”,更經常會出現多數參加人同意漲價方案的結果。
聽証會的公信力,在種種拙劣表演之下,已經越來越背離民意,所以,在不少地方,聽証會接連出現無人報名參加的尷尬境況,因為參加過聽証會的市民稱看透了“走過場”,不想再去做“花瓶”了。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哈爾濱機場高速公路收費降價調整聽証會,就令人很是眼前一亮了——須知,民生利益高於集團利益,“聽証”不再走過場,政府才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