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文藝創作“偷龍轉鳳”能走多遠?

許曉青

2014年04月17日09: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文藝創作“偷龍轉鳳”能走多遠?

  ■及時評論 

  這一次,瓊瑤阿姨怒了!4月上旬開播的古裝連續劇《宮鎖連城》讓她覺得與21年前根據她著作拍攝的電視劇《梅花三弄之梅花烙》情節雷同,一封公開信激起千層浪。

  爭議雙方都是熱門人物:一邊是七旬高齡的著名作家,另一邊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青年編劇兼出品人。網上你來我往、各執一詞,一時間引起網民熱鬧圍觀。

  一些網友認為,無論是早年的《梅花烙》還是今天的《宮鎖連城》,“偷龍轉鳳”的人物框架結構古已有之,很難追究版權歸屬。另一些網友則坦言,電視劇一開播居然就看出了“瓊瑤味”,這些年清宮版宮斗劇起起落落,難道就拍不出一點原創的嗎?還有一些網友覺得,就算“炒冷飯”,也得“炒出”新亮點,否則觀眾一樣不會買賬。

  中國電視劇的總產能在幾年前已接近一年兩萬集,遠遠超過美國。說實話,這個“世界第一”可不好當。近年來,由於產能過剩,有接近一半的電視劇“終結”於片庫、光碟及網絡,根本無緣上星播出。同一年度、同一個地方台,出現兩部劇、三部劇故事情節雷同、人物關系撞車、台詞“拷貝不走樣”的情況屢屢發生。

  上海的一位資深編劇告訴記者,當一方發現自己“被抄”時,往往已是另一方“大紅大紫”,“坐等廣告費進賬、按照高收視率拿獎金的時候了。”“如果糾紛雙方都是知名公司,再提抗議、再舉証,都沒用,想想還要在圈內混下去,私下了結的、暗中道歉的,也大有人在。”

  退一步說,編劇和出品人可能各有“難言之隱”。但換一個思路想,電視劇的終端消費者還是老百姓,難道觀眾就一定要“被動”承受?一定要連篇累牘地收看這些雷同的文化產品?難道就沒有辦法在收視率以外,制定出電視劇版權爭議處理的行業規范和標准嗎?

  進一步說,如果“瓊瑤阿姨們”真的起訴了,法院能不能通過經典案例來摸索出電視劇版權維權的“度量衡”呢?不少人擔心,可能頂多又是靠“一元錢賠償官司”來了結,這無益於電視劇產業本身的健康發展。

  多位資深制作人坦言,“情節雷同”的背后是中國電視劇行業一段時間來“短周期、低成本、高產出”的產業鏈定式造成的。潛心制作如電影大片般質量的國產劇實在是“鳳毛麟角”,也難怪大家都上網去追《來自星星的你》了。

  於正的“粉絲”也很焦慮:早些年看“於媽”的作品,確實新意連連,《國色天香》《美人心計》《宮鎖心玉》雖然也有港劇、韓劇的影子,但總體上也有創新、可圈可點。不過,近年來所謂的“於正出品”卻開始變得“雷點”“槽點”不斷,《新笑傲江湖》《陸貞傳奇》雖然收視率沖高、畫面細膩、場景精致,但“總覺得缺了一點什麼”。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創作怪相頻出:“抗戰神劇”“諜戰怪劇”“古裝穿越劇”“神話惡搞劇”“婆媳鬧劇”此起彼伏,個別地方頻道已經到了劇劇“雷人”、片片驚心的地步。

  觀眾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論如何,那些總想“偷工減料”“偷龍轉鳳”的出品方,終歸經不起劇迷們雪亮眼光的檢驗。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