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死不起與沒地死

董碧輝

2014年04月08日09:18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死不起與沒地死

  清明節要踏青,也要掃墓。可是跟洶涌的掃墓大軍相比的是,墓地資源已經陷入緊缺狀態。昨天的央視財經報道,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指出,全國人口每年死亡約800萬,全國大部分省份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北京、上海、廣州等墓地緊缺,開始限售墓位。就拿上海來說,經營性墓園的可用土地隻剩2000畝,而每年要消耗100畝到120畝左右,再過十幾年就要進入入不敷出的狀態。有人戲言,以后北上廣的墓地得搖號才能買,沒有當地戶口的不能參與搖號,隻能回家去死。

  關於墓地,還有一則新聞。多地墓園對超過20年使用期限的墓地續收管理費,引發社會關注。逝者還要20年一“交租”?這一話題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直呼“死不起”。

  死不起與沒地死,看上去好像是兩個問題,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死是昂貴的,從太平間到殯儀館,從殯儀館到墓地,各個環節都充斥著暴利。成本百余元的壽衣,賣到數千元一套,成本百十元的骨灰盒,售價是成本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還非得在殯儀館這兒買。在某醫院的太平間,家屬看死者一眼,要交2萬元的押金﹔某殯儀館規定,家屬要交骨灰冷卻費,原來骨灰自然冷卻也可以用來收費。真正的大頭還在墓地上。對於經營性公墓的審批非常困難,嚴格的准入限制使得公墓具有壟斷經營的性質,公墓經營者因為競爭對手少、老百姓選擇余地小而不斷哄抬公墓價格,導致死人“房價”大大高於活人房價。在上海市嘉定區,佔地1平米左右的墓地售價要5萬到8萬元。在北京合法經營的公墓最低價格大多已經五六萬元,一些離北京市區較近的知名公墓價格已達數十萬元。不少人隻能活在北京,葬在河北。固然大城市的土地資源有限,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墓地少、墓地貴,很大程度上是壟斷經營導致的結果。因為壟斷,所以墓地少,因為墓地少,所以墓地貴,給市民的感受就是沒地死、死不起。

  對於沒地死,可以通過推出更多的公益性墓地,逐漸推廣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來解決。可是對於死不起,就真正需要政府亮劍了。不斬斷天價暴利的壟斷殯葬利益鏈,死不起的呼聲不會斷絕。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