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唱歌究竟算是文呢還是武呢?反正沒見著誰把誰給唱骨折了。所以我想,唱歌的比賽還應該是屬於文斗,那麼唱歌比賽究竟有沒有輸贏呢?這就很難說了。歌手雖然要分不同量級,但同屬一個量級的選手其實很難說誰高誰低,所以我歷來沒興趣關心演唱者的排名。
《我是歌手2》比第一季要成熟一些。雖然參加這檔節目的都是些成名歌手,但是新星的加入讓這檔節目多了一些懸念,像鄧紫棋和茜拉讓這一季多了一些亮點。我覺得這樣採用混搭風格還是很好的,資深歌手固然要有,后起之秀也應該摻合其中。雖說不一定真的要分出一二,但是斗歌還是蠻有趣的。記得很久以前在一個音樂人的酒吧,觀看幾支駐唱樂隊在台前競爭,也是火星四射、激情無限,最后雖然沒有分出誰是冠軍誰被淘汰,但是觀者看得過癮,歌者唱得痛快,卻也是個樂趣。現在想想,其實道理很質朴,無論演奏演唱者怎樣地競技,最終大家還是在享受音樂的快樂。
對於《我是歌手2》來說,一定要關注這個本質。之所以本季歌手有幾期感覺很好看,還是因為選手們進入了斗歌的狀態。韓磊之所以一路走到最后得到更多的支持,也還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抱著一種玩兒的心態。當然,這種勁兒很難拿,既要跟別的歌手較勁,又要不執著於輸贏,並不容易。看韓磊演唱到最后用話筒甩出尾音,看鄧紫棋把大家帶到高潮處戛然而止,都是一種玩兒,但是玩兒得讓人欣賞。
第二季的“歌手”比第一季也鬆弛一些,好看一些,但是有些細節還是應該注意。作為節目的策劃者,永遠都應該把自己放在觀眾的位置上來看待節目,每一個鏡頭都應該考慮它的目的。我至今還是不能接受頻頻把鏡頭投向觀眾席的做法——歌手演唱漸入佳境時塞給我一張莫名陶醉的大臉,瞬間把我剛被帶起的感覺打回原形。相比之下,看到其他參賽歌手的表情倒是感覺會比較有趣。如果是擔心節目時長的問題,我倒真不介意多聽幾首歌。一檔節目還是要保証足夠的“干貨”才會有質感。我不確定原版節目的節奏如何,但是芒果版真的可以再緊湊一些。
對於下一季的《我是歌手》,我希望看到更多成名歌手來到這個平台炫技、斗歌,挑戰自己的極限。說白了,就是各種專業水准的玩兒,隻要專業,終究會好看。眾多明星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盡情玩兒一些自己平時想玩兒但不敢玩兒的技巧和曲風,怎麼會不吸引人呢?
(吳亞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