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清明時節,別讓“死不起”陰雲浮現

李克濟

2014年04月05日00:0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日前,第四次全國殯葬工作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強調,要把基本服務項目與選擇性服務項目明確分開,明碼標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捆綁、強制或誤導消費,嚴禁以任何形式限制喪屬自帶合法殯葬用品,堅決糾正利用行業特殊性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對負面案例要嚴肅查處、公開曝光。

在臨近清明的時間節點上,“嚴禁以任何形式捆綁、強制或誤導消費”的規定順天應人。然而,根據歷年經驗,規定年年有、情況歲歲同,一面是國家有關部門多年來提倡“文明、節儉、綠色辦喪事”、整頓殯葬服務市場﹔一面是公眾屢屢發出“清明時節雨紛紛,喪葬之人欲斷魂”“死不起、葬不起”的無奈聲音。

盡管殯儀館基本服務項目與選擇性服務項目涇渭分明,前者實行政府定價,后者實行政府指導價,但是喪葬暴利仍然是公開的秘密。首先是巧立名目,裝尸費、卸尸費、消毒費、香燭費、遺體整理費等等不一而足﹔其次是漫天要價,成本不足50元的棉壽衣,售價高達千元以上,批發價不到260元的骨灰盒,居然賣到了1.6萬元,幾十倍的差價已是司空見慣。

當然,不排除有少數“土豪”, 凱迪拉克運尸,豪華墓地葬尸,窮奢極富、大操大辦是為了借喪葬炫耀財富。但是“死不起”現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殯儀館的壟斷經營。加上傳統文化以“孝”為核心,很多人背負著“不孝”的心理負擔,看看扭曲的壟斷價格,想想死去的親人,也隻能在心裡徒嘆無奈。

哲人說,人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其實,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所有的人生旅途都指向一個悲情的終點——隻有死,才是真正平等的。死人墓地比活人房價還高,這會讓多少人感到無邊的淒涼?而把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儀式當成賺取暴利的工具,必然會抹殺這個社會的人文關懷和核心價值。倡導理念很多年了,規范收費很多年了,但是病根未除、痼疾仍在。期待政府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鏟除壟斷經營,建設合理機制,讓死者死得其所,讓生者追遠釋懷。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莫大於死。“死不起”刺痛了生者的情思,更折射出社會的傷痛。從這個清明節開始,讓我們以生命的名義,不再讓“死不起”陰雲浮現,不再讓喪葬淪為利益的傀儡。

分享到:
(責編:耿聰、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