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40斤生菜為何換不來一碗燴面

郭元鵬

2014年04月04日10: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40斤生菜為何換不來一碗燴面

  又見菜賤傷農!近日,記者走訪鄭州市中牟縣菜農發現,這裡種植的大量芹菜、生菜、菠菜等蔬菜遭遇低價格,一位菜農的芹菜品相很好,才0.28元,品相差的也就0.1元一斤。無奈之下,隻好將蔬菜犁進地裡或棄置路邊。菜農無奈地說“40斤生菜換不來一碗燴面。”(4月3日《大河報》)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去埋怨,去譴責。你說菜農不懂市場,你或者說政府沒有擔當,這都是老生常談。我們需要冷靜地分析一下,菜農的那碗民生的燴面究竟哪兒去了,我們要為含辛茹苦的他們找回那碗填飽肚子的燴面。

  這裡面有一個政府引導的問題。當然,菜農對政府伸向菜地裡的手是反感的。但是,不意味著政府就無所作為。種植什麼,政府可以拿出分析后的推薦意見,讓菜農自己參與決策。多些引導就會少些魯莽的種植。這其中還牽涉一個產銷一條龍服務的問題。政府是為民生服務的,理應關心菜農能不能用汗水換來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燴面。

  菜農的燴面去哪兒了?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需要思索。菜農沒賺到錢,市民少花錢了嗎?到市場上去問問買菜的大媽,看看她們的菜籃子是不是輕鬆了。可以說市民的菜籃子和農民的菜筐子的感受是有很大距離的。菜農種地賠本了,市民吃菜吃不起了,這是什麼原因?正如報道中提及的一位菜農的芹菜價格才0.1元,市民買到手的價格是多少?在這個蔬菜的產業鏈上,一環環伸向遠方,層層加碼。而兩頭的市民和農民都是苦澀的。減少中間環節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政府設立直銷區,讓市民的菜籃子和農民的菜筐子對接起來。隻有這樣農民才能吃上燴面,市民才能吃好蔬菜。我們不妨在小區,設立公益性質的菜店試一試。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