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落馬官員,雲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更受人關注的一點在於他的學歷。沈培平系雲南保山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專科畢業,其后就讀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在職研究生班。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沈培平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神奇地獲得理學博士學位,5個月后獲聘該校兼職教授,其學歷和職稱的“速成”令人驚訝。(《新京報》4月2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以及各博士招生單位的一般程序等,隻要不是特殊的“論文博士”,任何人若想獲得博士學位,都必須經過報名、入學考試、錄取、上課、中期考核、確定論文選題、開題報告、撰寫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答辯等九大關口的考驗。因此,除非是走論文博士或榮譽博士之類的“特殊渠道”,否則沈培平必定也要先后通過這九大關,才能最終如願戴上博士帽。
問題是,一個文科生要取得理科的博士學位,難度通常都是非常大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身居要職的官員,要確保自己讀博士的時間和精力,也是非常不容易。按照官方發布的沈培平的簡歷,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他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再看看沈培平這段時間的官場職位頻繁變換的情況,我們就不能不懷疑其被錄取與取得博士學位,背后有權、學、錢非法交易的可能。他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任雲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任雲南省思茅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任雲南省思茅市委副書記、市長,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任雲南省普洱市委副書記、市長。顯而易見,一個公務繁忙的廳級干部,主政多地,要擠出大量時間用於考博、讀博、撰寫畢業論文,這絕非一般人所能為。然而,文科出身的沈培平還是非常神奇地將理科博士學位納入囊中。
現在,沈培平落馬了,對他來說,這個博士學位不但沒用反而有害,讓更多人惦記著他。所以,我們會不斷的追問:沈培平的博士學位有沒有問題,誰該承擔相關責任?如果他的博士學位來路不明,其博士生導師必須負責任,因為博士生的招生、培養、出爐,都離不開博士生導師。在國家圖書館裡查到的沈培平的博士論文《雲南省普洱茶產業發展研究》,上面清晰地寫著其導師為史培軍教授和劉學敏教授。根據官方信息,史培軍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此外,研究生院和校方是否有責任?有關部門理應對此嚴肅問責,並將真相公之於眾。
總而言之,我們不能因為沈培平落馬了,就放棄對其博士學位來歷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