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何以解編劇憂,惟有明確分工

2014年03月18日10:48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何以解編劇憂,惟有明確分工

  【尖鋒話題】

  好萊塢對編劇職能的專業化要求非常苛刻。著名的“一頁一分鐘”法則就是紙上的一頁劇本,反映到畫面上是一分鐘的戲。劇本需要專業性的架構梳理。編劇也是一門專業技術工種。編劇沒有公式,但編劇有手法有規律。

  在電影誕生之初,因為種種條件限制,還沒辦法用影像來講述故事。所以拍的都是《工廠大門》、《水澆園丁》這樣簡短的作品。這些作品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算不算“電影”?僅從內容表達上來說,它還不如視頻網站首頁的那些播放熱點更電影化。這個階段的電影拍攝,的確不需要劇本,連提綱也不需要。

  但是而后當電影開始發展,尤其是好萊塢興起,劇本一直被視為影視作品的基礎。就像蓋大樓的圖紙,它是一切上層建筑的必要前提。拿好萊塢來說,它對編劇職能的專業化、嚴格化要求非常苛刻。最著名的就是“一頁一分鐘”法則:紙上的一頁劇本,反映到畫面上就是一分鐘的戲,嚴絲合縫。

  不管是美劇裡的貧嘴,還是韓劇裡的煽情,不管說起來多麼隨意“接地氣”,都是編劇站在整個戲劇結構基礎上逐字逐句設計出來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演員自由發揮的情況呢?當然有,但前提是不影響劇情。演員天馬行空自由發揮的,那不是電影電視劇,那是脫口秀。雖然脫口秀也需要編劇,通常就是演員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丹丹所說的“故事需要編劇、導演、演員所有人一起創作和豐富”還是有道理的。但團隊協作的前提一定是嚴格明確的分工,而不是玩集體主義勞動觀的齊頭並進。導演的分工是現場指導,演員的分工是上鏡表演,編劇的分工就是劇本編寫。

  在市場經濟風起雲涌的作用下,我們的影視行業迎來了“復興”,並以演員和導演名譽雙收為代表。但作為“一劇之本”的編劇,情況卻仍不樂觀。

  先從待遇上來說。一般美國編劇的年薪大概是20萬美元,也有說法稱美國編劇的待遇是整部劇作經費的百分之十。香港的新人編劇一般月薪為兩萬港元,視作品質量,可能會提升至三四萬港元。而內地編劇菜鳥每月隻有三千元左右收入,也有的按播出集數而定。

  然后是權力方面。在日本影視業,包括但不限於動漫、電影、電視劇,編劇都是劇情的首要責任人,權力甚至比導演更大。而我國的編劇,借用此次編劇大戰中提及的“年輕編劇”唐宇的話說,就是:“我架不住忽東忽西的意見。一會兒要把宋丹丹老師的角色改成‘土掉渣的農民’,一會兒要改成‘富婆’。那我就找不到北了,也伺候不起了。”

  劇本需要專業性的架構梳理。編劇也是一門專業技術工種。編劇沒有公式,但編劇有手法有規律。所以,壞的故事壞得千差萬別,好的故事好得惺惺相惜。這取決於編劇的能力水平,而非演員現場靈機一動。分不清油門、離合器,你敢開車上路嗎?那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替編劇分憂呢?

  □劉守舉(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