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虛擬信用卡的現實與未來

陳季冰

2014年03月18日08:3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虛擬信用卡的現實與未來

  貨幣發行及流動性管理是不能脫離中央銀行掌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民銀行對虛擬信用卡的叫停,可以被視作是對於萌芽中的顛覆性威脅的一種本能反應。

  中國人民銀行3月14日叫停了阿裡巴巴和騰訊兩天前才剛剛宣布推出的“虛擬信用卡”,同時被“暫時”叫停的還有二維碼支付。

  對於央行的這一舉動,市場上大致有兩種觀點。持理解立場的業內人士解釋說,虛擬信用卡確有違反中國現行信用卡管理法規之處。但批評者相信,“維護消費者資金和信息安全”只是叫停虛擬信用卡的表面理由和借口,央行作為監管者,歸根結底還是在維護國有行政壟斷的線下支付巨頭——中國銀聯的利益。

  許多人由此得出結論,央行在3月14日這天猛踩下去的剎車,標志著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隨著這種“創新”對傳統金融體系日益廣泛的蠶食和深入的沖擊,它們“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終結。

  筆者一直認為,相對於“余額寶”們,虛擬信用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老實說,從“余額寶”們身上,我沒看到任何金融意義上的創新,它們的本質是一種服務創新或銷售模式創新。但虛擬信用卡卻截然不同。而且,這種金融創新的知識產權並不屬於阿裡巴巴和騰訊,而應當記在京東商城的賬上——它最早提出了“白條”概念,也就是根據消費者信譽,購物可先取貨后付款的模式。我們之所以說它是一個巨大的金融創新,是因為與一般的分期付款不同,京東“白條”並不通過銀行。

  理論上說,一家公司或一個市場對消費者提供信用且不通過銀行系統的話,它實際上就是在發行貨幣。如果這是一個規模有限的公司或市場,這樣的貨幣創造過程對整個金融系統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國家金融監管當局和財稅部門並不屑於去禁止一般的賒賬和實物交易。然而,阿裡巴巴是一個年交易額突破萬億元的平台,而騰訊是一個擁有5億微信用戶的公司,一旦它們的“虛擬信用”蓬勃發展起來,其對貨幣流動乃至整個經濟運行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按照目前全球通行的貨幣政策管理框架,貨幣發行及流動性管理是不能脫離中央銀行掌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民銀行對虛擬信用卡的叫停,可以被視作是對於萌芽中的顛覆性威脅的一種本能反應。互聯網金融的衛士們可以辯護說,阿裡巴巴和騰訊將要推出的虛擬信用卡並沒有試圖繞開傳統的貨幣監管體系,因為它們是通過中信銀行發行的。但這只是一個嘗試而已,隻要模式成型,它們完全有能力撇開傳統銀行自己單干。

  而在另一個較低的層次上,即便阿裡巴巴和騰訊的虛擬信用卡始終老老實實地通過銀行系統,以它們的能量,也將在這個系統內掀起滔天巨浪,徹底改寫既有的競爭格局。這也不是央行願意看到的。

  因此,在我看來,央行暫時叫停二維碼支付,可能的確是系於安全考量。目前看不出二維碼支付有什麼違反現行法規的地方,一俟安全技術有了保証,它多半是會被重新放行的。虛擬信用卡則可能被永久性地禁止了,除非央行將來發展出更嚴格更細致的監管手段。但是,上文裡提到的那段假設,為我們思考先行貨幣政策及其未來命運展示了更為寬廣的視野。

  (作者為資深財經評論員、專欄作家)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