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一個觀點,南陽襄陽盆地可建都城。李崴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五個方面介紹了遷都的必要性,並認為用30年左右的時間遷都到中部南陽襄陽盆地最為合適,能夠建設一個幾近完美的首都。(3月13日《河南商報》)
這位政協委員有一個最為得意的觀點:首都應該是一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目前的北京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了。為什麼?顯然是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比較擁擠,二是污染嚴重。
如果單純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首都自然需要一個最好的地方,那裡需要水清清,那裡需要天藍藍,那裡需要不擁擠。可是,我們在定都北京的時候,那裡的水不清嗎?那裡的天不藍嗎?那裡擁擠嗎?遷都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興許,剛一遷到新地點的時候,真的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長遠看,這樣的困惑還是會接踵而來。因為,首都是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這些就注定首都會是一個擁堵的地方。
解決首都的擁堵,唯一的辦法就是城市間的協調發展,就是公平的成長機會。如果在其他城市,也可以享受同樣的發展機遇,人們就不會再擠破頭到北京。北京是教育中心,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眾多名校,誰不願意讓孩子上這樣的學校。北京是文化中心,有多少藝人可以在小地方成名?北京是衛生資源集結地,各大醫院都在北京,最好的專家都在北京,有病誰不願意找最好的醫生?北京是經濟中心,多少老板需要到北京去實現夢想,他們會不去到北京掘金嗎?北京是政治中心,協調各種政策都需要去跑部門,不跑行嗎?
當然讓北京擁堵的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正是北京成為人員的集中地,才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出現,汽車流動大自然污染環境,人員多自然產生垃圾,企業集中自然產生霧霾。於是,北京成了“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但是,遷都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顯然不能,隻要依然是各種中心,遷都到什麼地方都會讓這些現象隨之而來。解決這些困境,需要我們把這些中心都分散出去,讓其他城市和首都一樣成為發展的好地方。
首都需要改變,但是改變不是遷走,而是整治,用30年的時間去遷都,不如用10年時間去治理。再說了因為首都不適宜居住了就遷都,這和不負責任的逃跑有什麼區別?不適宜居住的北京,要把誰留在那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