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風反映黨風,反映政風。一次會議是一次傳播思想作風的過程。改革會風,給我們傳遞出求真務實、改革進取的態度,特別是從會風改變黨風、政風的信息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閉幕﹔3月1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京閉幕。兩會閉幕會加上表決和唱國歌的時間,都僅用了35分鐘(3月13日、12日新華社)。
全國兩會是國家最高規格的會議,是共商國是的平台,也是觀察會風作風的窗口。全國兩會的閉幕會簡短務實,都隻用35分鐘就結束,無疑為創新高效的會風作出了示范,也讓全國的老百姓看到了中央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的決心,必須點贊。
不可否認,文山會海是個久治難愈的頑疾。一些領導干部精力多用於開會,抓落實的時間反而捉襟見肘。更有甚者,一些領導逢會必講、逢講必長,套話、念稿樂此不疲,說者口干舌燥,聽者昏昏欲睡,這種講話對台上台下都是一種折磨。某種程度上說,文山會海既是對行政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參會人、文件閱讀者精力的強制性掠奪。
會風、文風不是一件小事。改革會風、文風勢在必行。為此,中央號召壓縮文山會海,要求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把那些“正確的廢話”壓縮掉,把多余的話、重復的話砍掉。事實上,很多事情根本沒必要大張旗鼓地開一大堆會議,如有些單位的碰頭會,三言兩語,一樣解決很多問題。一個電話、一個短信、一個微信就可以部署工作任務,要比開會、發文更便捷、更有效率。
誠然,在我國,開會還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實現管理的手段。問題是我們可以讓會議盡量少開、開短。會議多、會議長、會議空的會風,不但使大家工作效率低下,讓工作浮於形式,也會在會議中消磨掉大家的干勁、激情。
會風反映黨風,反映政風。一次會議是一次傳播思想作風的過程。改革會風,給我們傳遞出求真務實、改革進取的態度,特別是從會風改變黨風、政風的信息。同樣,會風反映著時代風尚。思想缺乏活力,會風必然沉悶。而在破除思想桎梏的今天,改革已是摧枯拉朽的浩然正氣,我們的會風還有什麼理由因循守舊?
兩會的文風與會風,年年有改進,今年尤見許多新變化。隆重簡朴、富有成效……文風的朴實,會風的求實,折射的是作風的踏實與務實。而會議的形式,緊湊、高效、節約、實在,事半功倍,生動地詮釋了切實轉變作風的真正涵義。
要求“盯住作風問題不放”,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宣示著我們持之以恆改作風的決心。雖然今年的兩會閉幕了,但讓人們看到了中央轉作風、改會風的決心。總之,改會風就要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強調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讓群眾看到會風改進取得的實實在在成效。如此,才能使廣大領導干部真正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解放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去,解放到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