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三個“1億人”蘊含巨大內需潛力

馮蕾

2014年03月13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個“1億人”蘊含巨大內需潛力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三個“1億人”——“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我感到,這個內容非常重要,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將給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增長空間。三個“1億人”所帶來的內需的擴大,將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保持7.5%左右的增長提供強大支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第一個“1億人”是“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讓1億農業轉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讓他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讓他們的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一張美好的藍圖,要實現它,需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需要我們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

  1978年時,我國的城鎮化率大概隻有18%,而到去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3.73%。35年,提高35個百分點,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達到這樣的城鎮化速度。城鎮化率的提高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現在的方法是用常住人口來計算,在城市工作居住超過六個月,就算作常住人口,計入城鎮化。這樣算的話,兩億多農民工就算作了城市人。但實際上,全國絕大多數農民工並沒有享受到與市民同等的待遇,在城市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我們距離真正意義上高質量的城鎮化還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個“1億人”是指“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黨中央、國務院對相關問題高度重視,今年政府預算增加了對棚戶區和安居工作的投入力度。我們相信,棚戶區、城中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會根本上改變。顯然,這就需要加大投入,勢必會拉動新的內需。

  第三個“1億人”是“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這一點尤為重要。現在一說城鎮化,有的人就把眼光放在大城市,放在東部地區。我們一定要看到,中西部農村轉移勞動力就近就業的重要意義。當中西部若干個集聚了生活、工作功能的小城鎮不斷涌現,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點。這是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后又一個重要的戰略支撐。

  顯然,三個“1億人”所帶來的內需是前所未有的內需,是扎扎實實的內需。這種內需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與改善民生、以人為本緊密結合起來。相比一些大型投資項目,這樣的內需是可持續的內需,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內需。從量和質兩方面研究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未來經濟增長指出了方向,最關鍵的就是“民生為本”“以人為本”,這是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由之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 姚景源)

  (本報記者馮蕾採訪整理,人物素描:郭紅鬆)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