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教育改革的步子應邁得更大更實

姚曉丹

2014年03月12日09:01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教育改革的步子應邁得更大更實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繼續增加中央財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並強化監督。這為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為辦成人民滿意的教育,注入了更大信心。我認為,除此之外,當前,教育領域仍有諸多深層的問題與障礙需要解決,改革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更實。我想,可以重點思考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厘清認識上的混亂。長期以來,我國在對教育的認識,包括本質作用、改革觀念、法理依據、標准制定、經費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混亂,未能將各級各類的教育性質與特點說清楚,致使人人都熱衷於談教育,但各自的認識、立場與價值取向等卻具有較大差別,不僅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也增大了教育改革的復雜性。比如,在什麼是義務教育,為什麼要發展民辦教育,如何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如何規范教育投入與相關權責等方面,不僅在社會輿論中存在含糊不清的現象,政府對教育的認識、管理、評價與導向上,也存在隱憂。可見,沒有對教育本質清晰、正確的了解,即便有充足的經費,教育事業改革的發展依然會有障礙。

  其次是規范相關法律與制度。教育經費現在有了總體的投入保障,但對投入的源頭、標准、預算、決算、使用原則、多元評價等仍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與過程監控。一些相關法律法規或缺位,或有待完善,致使僅在教育經費的使用上,就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在中國的義務教育和公立學校體系之中,有關經費標准、使用及各級學校管理者的相關權限,本應有相關具體法律法規加以規范,但至今相關法律非但不完善,部分法律之間還存有抵牾。再比如,在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發展均衡化的進程中,教師的合理、有序流動是關鍵,但目前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都難以在促進教師流動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學校、教師的責、權、利也缺乏明確的對應規定。

  再次是規范社會參與的通道與機制。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改革已在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在政府及主管部門的“主導”方面,過分行政化的問題依然存在,致使社會參與的通道和機制還很不完善,其積極作用未能充分體現,難以規避許多顯而易見的風險。比如,2014年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的就近入學,在相關制度設計和安排上,依然較多地體現了政府及主管部門的管理意識,而對民眾擔憂的問題卻缺少充分的關注。何謂“就近入學”,與“劃片”有何關系,為什麼要留下5%∼10%的擇校空間,為什麼隻在部門政策而非法律層面進行規定?明顯,這些問題不明確,不僅老問題難以解決,還會形成很多新問題。(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本報記者姚曉丹採訪整理,人物素描:郭紅鬆)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