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謹慎樂觀看待互聯網金融

曹華飛

2014年03月12日08:59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謹慎樂觀看待互聯網金融

  兩會期間,金融領域的改革和發展成為了本年度最熱門話題之一,而互聯網金融則可以說是這一熱門話題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介紹2014年政府重點工作時明確表示,將“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是歷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互聯網金融,意義可謂重大,這標志著互聯網金融正式進入決策層視野,將更加明確市場定位,列入中國金融發展序列。

  同樣是金融領域改革創新的重要進展,相比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自貿區試驗、民資銀行的設立等,互聯網金融身上帶有較深的“草根”特質。它發端於市場需求,應運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突飛猛進,不斷以自發的探索和自覺的進步,詮釋著金融改革和創新的內涵。這種“草根”特質,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民營企業家們改革開拓的動力,在今天,也成為金融領域先行者們創新發展的精髓。

  無論是對於余額寶等各種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挺”或者“反”,還是對於由支付寶、財付通分別支撐的打車軟件大戰的參與或者旁觀,互聯網金融由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到眾籌模式、個人貸款與理財,乃至實現小微、“三農”等企業融資,由自發、萌芽到協同化、規模化,早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新鮮事物。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的挑戰也越來越不可忽視。

  這不僅在於,互聯網金融崛起於傳統金融忽略的領域,填補了銀行覆蓋面的缺口,而且正在動傳統銀行的“奶酪”。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依托,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觀念、方式,這是一項創新最深厚也最長遠的社會基礎。互聯網金融看似游離式、碎片化的發展,卻無異於給市場帶來了“鯰魚效應”。

  2014年馬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在短期內迅速上線,數據顯示,從除夕到正月初八的9天時間,800多萬中國人通過微信支付,共領取了4000萬個紅包,涉及金額4億多元人民幣。這個產品研發核心團隊的效率之高、社會影響之大,是傳統銀行無法理解,甚至無法想象的。這種顛覆性思維本身,就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活力與魅力所在。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應該建立在對其充分的學理研究基礎之上。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互聯網金融能有效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特別是讓弱勢產業、弱勢地區和弱勢人群也能平等享受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實踐過程中,互聯網金融產品開發同質化、渠道拓展重復、風險控制機制缺席等問題不容忽視。這是從業者需要更加自律的方面,也是決策層和監管層需要加大政策力度、提高監管水平的方面。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