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郭紅鬆
中國兩會世界矚目。到底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能否平穩航行?引發了國內外的各種猜想。不過,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確保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的基本思路。這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作為中國這艘經濟巨輪的“舵手團隊”,更加理性、日益成熟地把握了它的前行方向、速度、節奏。
所謂“穩”就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延續性。具體講,包括以下目標和含義:
第一,穩定增長,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這在G20國家中也是最高的,仍屬於世界范圍內所定義的高增長。同時使經濟增長率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也涉及到它的“上限”與“下限”,與以下兩個目標直接相關:從經濟增長率的波動系數看,在25%以內就是“穩定”,在50%以內就是“基本穩定”。
第二,穩定就業增長,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這本身也是經濟增長的“下限”或“底線”。盡管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預期目標比以往高出100萬人,不過從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就業結構變動趨勢看,仍有可能超額完成,因為中國已經進入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格局時代,服務業不僅是經濟總量最大的來源,而且也是就業崗位最大的來源。
第三,穩定物價水平,物價上漲率預期目標控制在3.5%左右。這有個前提條件就是,絕不擴大赤字比例,絕不超發貨幣額度,物價上漲率的底線不要超過5%。這可以作為經濟增長率的“上限”約束條件,也作為宏觀調控防通脹的上限,尤其是在整個經濟更加開放、對外貿易規模世界最大的條件下,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不僅是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條件,也是全球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
第四,穩定政策預期、穩定市場預期、穩定投資預期、穩定消費預期。政府的各項政策及信息都能夠及時發布、更加透明、更加清晰,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不確定性,提高獲得信息特別是政策信息的便利性。
第五,穩定外部需求,即對外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增長率達到7%∼8%。穩定外部需求即是穩定國內經濟增長、就業增長的重要條件,這涉及到一億多直接或間接從事外貿的就業人群,涉及到把中國作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部需求,是穩定全球貿易增長、創造中國需求的重要因素。
應當說,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各項宏觀調控指標以及所要採取的各項措施是能夠實現的,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是可以實現它的近期目標、短期目標,穩健地實現“行穩致遠”。
(本報記者劉文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