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兩會
根據大會日程,這兩天,各代表團分別召開全體會議和代表小組會議,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但是,根據報道情況看,在幾個代表團的審議現場,代表們討論最多的還是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發言代表對預算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的還是偏少,這與平時民眾痛批“三公”浪費、亂鋪攤子上項目形成了鮮明對比。
相比往年,今年會議的組織者對預算的審查更加重視,不僅提前准備了《政府預算解讀》,方便代表讀懂預算報告,而且全國人大有關單位和預算報告起草單位還專門派員到各代表團提供咨詢,為代表釋疑。但是,可能正是由於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場的原因,許多代表還是把發言的重點放在了解決本地問題甚至爭取政策上。
預算審查是人大監督政府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預算絕對不僅是金錢問題,它本質上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政府應該怎麼做”的實質就是“政府的財政收支應當怎樣安排”,因而,在公眾對國家“錢袋子”越來越關心的今天,人大代表對預算的關注度也應該進一步提高。隻有對預算報告進行了充分的審查,隻有代表斤斤計較於每一分錢的花銷,追問每一分錢的使用效率,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資金浪費、效率不高等難題,也才能將錢用到最該用的地方。
當然,有些代表提出的觀點也是值得關注的。比如,有代表就提出,應當改進預算審查辦法,預算報告草案應當提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發給代表,並且在會議前邀請財政經濟專家為代表們進行專業解讀﹔也可以加強人大常委會預算審查工作機構,為代表審查預算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
另外,還可以考慮在修改預算法時進一步強化人大常委會的預算監督責任,努力實現預算監督的“全程化”。
□恆舜(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