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公開透明,方能斬斷損公肥私之手

劉雪鬆

2014年03月10日09:17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公開透明,方能斬斷損公肥私之手

  昨天,習近平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當企業家代表郭文三談到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時,習近平說,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

  習近平這番話,至少透露了兩條信息:一、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完善的“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其發展方向和路徑不會變。二、必須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細則,以防權力之手假改革之名,將國有資產變成少數人的私人蛋糕。

  據國資委2012年底的數據,全國90%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石油石化、民航、電信、建筑、建材等行業的中央企業主營業務資產已基本進入上市公司。

  但是,在這一有利於消除對立、實現“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改革,在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現相互促進的目標中邁進的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並沒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公平競爭架勢還沒拉開,社會公平卻已經被暗箱裡的瓜分所嚴重傷害。“你中有我”成了公中有私,“共同發展”成了轉移資產。許多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在一輪又一輪的改革中被晾在一邊,隻能隔岸觀火,一聲嘆息。

  為什麼一件“取長補短”的改革好事,在局部改革過程中淪為少數人取國有之長、補私財之短的敗家之舉?關鍵還是習近平所說的“細則”問題。這個細則,既是具體的操作規范,更是改革的法則,是改革過程中不能觸碰的“高壓線”。國企改革,本來對國企、民營、外資來說,是一個共同的機會。但是,一個沒有規矩的機會,很容易成為少數人侵吞和瓜分國有資產的暴富機會。這些少數人,便是掌控權力的老虎,還有附著在老虎身邊的蒼蠅。事實証明,許多涉及經濟問題的高官,早就用自己的權力之手,伸向了國有企業。至於那些在位時,早已為自己入主改制后的國企鋪墊高薪崗職的官員,更是比比皆是。

  習近平說,改革的關鍵是公開透明。這是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結論。這句話,既向社會展示了改革的決心,更展示了一種必須接受制度監管、社會監督的新一輪改革姿態,也告示那些試圖將改革當成肥自己私人腰包機會的權力之手,千萬莫伸手,否則伸手必被捉,從而斷了少數當權者試圖渾水摸魚的后路。

  把公開透明當作為改革的關鍵所在,習近平這番話,既是對現在和未來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者說的,也是對過往的國企改革中損公肥私的權貴說的。既是對經濟改革說的,更是對中國在深水區面臨的所有改革而說的。所以,習近平在昨天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發言時還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幸福不是從天降。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我們始終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態。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