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長江日報:兩種“下聯”應對

朱健國

2014年03月10日08:39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兩種“下聯”應對

近日想到一個運用對聯寫作的比喻:提出問題是出上聯,回答問題是對下聯,結果是橫批。比如, 3月3日“兩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代表中央提出:“在政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這就好像出了個鼓勵勇提尖銳問題的上聯。有沒有人來對下聯呢?3月6日的新聞,披露至少有兩人在對“下聯”。

一個是胡春華。《南方都市報》的《胡春華回應“有無更大老虎落馬”提問》消息透露,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5日面對記者提問:“下一步廣東反腐有什麼舉措?還會不會有更大的‘老虎’落馬?”以“再次笑了”的贊許態度從容回答。值得注意的是胡春華讓報道中省略了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身份,而突出“全國人大代表”——分明是在回應俞正聲的“兩會”要“歡迎尖銳”之“上聯”。這一信息還讓人想到,中央並非隻允許開“兩會”時“歡迎尖銳”,而是要放之四海而皆准:各級領導在任何時候都要“努力營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氛圍”。

另一個是俞正聲自己。鳳凰網6日報道:5日,俞正聲來到湖北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面對網上“武漢發展是否太快”的尖銳問題,卻毫不回避地亮出自己支持武漢“加快建設”的觀點——武漢9條地鐵同時在建,是因為“如果地鐵分散建設,成本可能更高,寧可負點債,也要加快建設,讓地鐵盡快成網,我看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俞正聲與胡春華兩個“下聯”的最終效果如何,有待時間檢驗。但現在可以說,至少啟動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因為“提出一個好問題或回答一個好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半”,無論如何,這樣直面尖銳要比回避和壓制問題要好得多。

俞正聲為何要代表中央提出“歡迎尖銳”?目前沒有人明確解讀。但央視3月5日播出的《楚國八百年》第八集,從側面進行了注釋——楚懷王拒絕讓屈原提尖銳問題,最終自己囚死於秦國,導致八百年楚國滅亡。無論是五千年的華夏史還是九十年的中共黨史,都有無數事實証明,“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然而,至今還有一些不敢對“下聯”的現象。6日的南都新聞就有《今年拉不成部長了 記者改喊“留步”》,“今年全國兩會,人民大會堂北門的‘部長通道’不再允許記者拉部長,改由工作人員‘請’。被紅線隔開的記者隻能喊。”這就是說,盡管許多記者打算勇於提出尖銳問題,卻面臨著部長們難以聽到的困難。而這一困難是去年沒有的。是否有人在婉拒“鼓勵尖銳”?

還有,試看一些媒體的兩會報道和評論,“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還是鳳毛麟角。有些人似乎認為,兩會中強調的2014年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不包括全面推進“歡迎尖銳”。但是,他們忘了,一切改革都是打破禁區的創新,如果沒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護航,就不可能真正解放思想,一切改革都會流於葉公好龍。隻有改革未始,言路先開,才可能說改就改。這隻要想想屈原的改革失敗和晚清維新流產,就可盡在不言中了。

分享到:
(責編:孫端端(實習生)、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