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在審議時向全場展示了一張照片:一個基層社區一年來參加各種考核、評比的申報材料,堆起來3.4米,比姚明還要高。他說,各種創建、考核、達標並不能說明工作真正做得好,一定要改革這種考評看重台賬資料、上級說了算的模式。(3月8日《北京青年報》)
不可否認的是,考核評比仍是當下推動工作的一個有效辦法。有個考核比較,可以分出誰優誰劣,誰該獎誰該罰,以及還有哪些工作要加強、要補充。所以,我們不必徹底否定行政管理體制中的考核評比。但現行考核評比中存在過多、過濫及考核評比本身不科學的現象,亟需借助已開啟的改革予以糾正——該取消的要取消,該簡化的要簡化,不要徒給基層添壓力、找麻煩。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稱,過去一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而且今年還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中央政府改革的如此力度,令人欣喜。同時,各級黨政部門實施的考核評比是否也有此改革之力度與決心呢?我想,首先得把各類考核評比來一次大清查,把考核評比項目都列出來,晒一晒“家底”。其次,征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看看哪些要改革,又有多少可以取消。那些隻增加基層負擔,讓群眾得不到實惠的考核評比,不妨用制度來硬約束——還是一刀切掉為好,且要防止巧借名目反彈或變相評比。
對那些確實要保留的考核評比,也要盡量簡化程序,科學公正。一則,要將考評程序與內容完全公示,不要拍腦袋決定考核評比﹔二則,考評本身要重實際考核,要傾聽群眾的聲音,不要隻看紙面上的文章﹔三則,考評不要動輒要求建立台賬,有些項目建立台賬的確有益於管理,但並非所有的考核評比都要建立台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事務不少,必要的考評也得顧及基層能不能真正落實,不要逼人造假。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在打基礎、抓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要實事求是,不玩虛的,不做表面文章,要多接地氣,考核評比也到了該“瘦身”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