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住院難“排隊”能否透明?
近日,筆者家人在北京一所大醫院排隊等候住院手術,當時說等兩周左右,回家等電話。可是兩周過去了,還是等不到通知。筆者去窗口詢問,還是被告知回去等電話。這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在住院處窗口前大聲哭訴“我不能再等了,我要住院!”窗口內的工作人員面無表情地說:“你別鬧了,回去等電話吧。”
我想到親人忍受著癌症的劇痛焦急地等待,心裡不是滋味。問過醫院幾次,“能不能告訴我一下前面還有幾個人,還要等多長時間?”醫院住院處窗口總是那句話“快到了,回家等電話吧。”后來竟然排隊等了25天,才接到醫院通知,可以住院了。
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我提個建議,醫院住院排隊能否透明公平,實名制排隊等候。這樣也可以減少患者和醫院的矛盾,體現公平公正。□紫米(市民)
別讓公交擁擠影響司機開車
兩天前,我乘坐696路公交車。我上車時,車上的乘客還不是很多,可公交車駛過幾站后,上車的乘客一下子多起來,車廂變得十分擁擠,就連靠近司機座椅的“走廊”處也是人擠人,亂成一鍋粥。公交車再次駛進下一站后,車上的乘客已是人滿為患。突然,公交車搖晃了一下,緊接著是急剎車,全車人都慣性向前傾倒,尖叫聲一片。原來,擠在司機身邊的乘客實在太多,他們最終將司機該有的空間也都“霸佔”了,其中一個乘客不小心壓到了司機正在控制方向盤的手,公交車一下子轉向,司機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剎車。
為了司機能夠集中精神行車,不受外界因素影響,能否在每一輛公交車司機座椅旁都裝上透明隔離板?□常俊曙(市民)
個稅起征點該調還得調
全國兩會上,針對政協委員建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簡單提高起征點並不公平,不能體現每個家庭的差異。我們要把分項征收改成“綜合所得稅征收”,在征稅時不僅要考慮個人收入,還要考慮其在贍養、撫養方面的負擔及家庭基本支出。
樓部長所言極是。“一刀切”的個稅起征點看似公平,但在實際未必,“綜合所得稅”是今后個稅改革的方向。
但是,“綜合所得稅”在短時間內恐怕無法實現。不說別的,怎樣核查每個納稅人的實際負擔、怎樣甄別哪些支出屬於家庭基支出,至今仍未破題。
所以正確的辦法是,一邊加快“綜合所得稅”改革進程,一邊讓個稅起征點不斷“與時俱進”,使之與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居民收入相適應。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即使實行“綜合所得稅”,個稅起征點仍需要不斷提高。簡而言之,在“綜合所得稅”實施之前,個稅起征點該調還得調。□晏揚(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