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養老金“雙軌制”何時並軌的問題,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實際已給出答案”。報告裡有一句話是“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點工作裡面,所以是已給出時間表了(3月7日《新京報》)。
養老金並軌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包括新農保與城居保並軌,也包括城居保和城職保並軌。前者已經邁出第一步。而輿論最為關注的養老金並軌,是指公務員養老金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並軌,顯然,這項改革的難度是最大的。從人社部表態看,這項改革已經列入今年政府工作重點,也有7套方案供人社部參考。公眾期待的養老金並軌終於有動靜了。
公務員養老金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能否實現並軌,關鍵在於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但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試點不成功的情況來看,這項改革面臨很大挑戰。今年開始動作的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要想避免重蹈覆轍,既要總結、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又要充分尊重包括公務員意見在內的民意。
在筆者看來,在研究設計新的改革方案的同時,為了盡快推進這項改革,讓改革效果早日顯現,還應該圍繞新的改革思路為養老金最終並軌進行鋪路。比如,改變公務員的觀念,在制度上進行准備。雖然人社部領銜養老金頂層設計方案,但是,方案終究代替不了制度,一方面,要為廢除現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做好准備﹔另一方面,要制定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和公務員。
尤其是需要在資金上做好充分准備,因為資金是這項改革的糧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之所以被認為是不成功的試點,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某些人反對,反對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即認為改革會動他們的“奶酪”。所以,要想實現公務員養老金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並軌,不應該圍繞公務員養老金做減法,而應該圍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加法,這樣,改革阻力才能減少。
也就是說,目前公務員養老金待遇不變,不能減少但也不能過高增長,而是要給企業退休人員大幅增加養老金,向公務員養老金水平看齊,隻有如此,公務員才可能普遍贊成養老金並軌,而企業退休人員也才能感受到養老金公平,這會為養老金並軌奠定有利的基礎。盡管過去多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不斷上漲,但還是趕不上公務員養老金水平,這不僅說明企業人員養老金增長慢,也說明公務員養老金增長快。
不管採用什麼樣的並軌方式,隻有讓公務員養老金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大致相當,才能達到並軌目的。所以,給企業人員增加養老金最現實可行:一種辦法是財政補貼大幅向企業員工養老金傾斜,不但要提高企業人員養老金增長幅度,還要提高增長頻率。另一種辦法是大幅提高國企上繳紅利的比例,專門補貼企業人員養老金。第三種辦法是加快推進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縮小養老金差距。
一言以蔽之,養老金並軌不僅要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也要圍繞制度進行准備,更要糧草先行為改革鋪路。當然,如果能把現有的7套方案以及相關意見公開,讓公眾提前參與方案討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