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預算報告是每年兩會的重頭戲,卻常常有代表表示看不懂。今年兩會,預算報告有了“輔助教材”——一本帶有漫畫及各種彩圖的《政府預算解讀(2014)》讀本。讀本近200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和財政部聯合編寫,旨在幫助代表們理解預算。這個新變化,拓寬了陽光財政的窗口。
審查並批准財政預算,是最高權力機關的核心權力之一。過去,由於財政預算專業性太強,且審查時間過短,影響了代表審查預算報告的積極性。全國人大代表葉青曾以“政府工作報告很豐滿,預算報告很骨感”來描述這一情況。
財政預算就是國家賬本,代表們若看不懂、無暇看,公共資金就可能從審查和監督的縫隙中流走,變為實現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的私人賬。長期以來,三公經費透明度不高、年底突擊花錢屢禁不止等現象,從根源上講,都是財政預算把關不嚴的結果。讓陽光徹底透射到國家賬本中,僅靠事后監管總會有照不到的死角,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前置監督必須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政府預算解讀》作為“輔助教材”,還有助於提高代表們的參政素質。人大代表的產生注重不同地區和行業的代表性,不可能都是經濟行家。讓不同職業背景的代表都能參與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監督作用,要求代表們具有更高的專業性,不斷提高其對預算報告的解讀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客觀看,讓代表們對財政預算報告更接近、更熟悉,僅有文本形式的圖文並茂還不夠。在財政預算報告的內容上,也有不小的細化空間。僅僅列出公共財政使用單位和數額,而不列入用錢方向、額度、目標、出現變化后的管理方式等,代表們全面行使監督權的空間就不算充分。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少。盡管各級財政預算都經過人大審查批准,但在使用過程中,仍常常引發“錢去哪兒了”的質詢。這種情況反映了公共財政賬本仍顯粗糙。這就要求,財政預算報告不僅要進一步通俗化,還要進一步細化。否則,對公共財政實施全程監督就可能失去路徑。
此外,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給代表們審查財政預算報告留出更寬裕的時間。今年兩會,力推精簡節約之風,給不必要的形式主義瘦身,贏得一片贊賞。同時還要審視,會議進程是否還有可以優化的空間,讓代表們能夠更從容、更仔細地審查預算報告。公共財政預算,越是經得起細究,經得起拷問,就越能保持公共性。
國家賬本不能止步於文本意義上的“圖文並茂”,在其運作過程中,在每一頁,都應該“圖文並茂”。如此,才能打造真正的陽光財政。
相關報道見03—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