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治醫生收入低 該用什麼藥

陳秋霖

2014年03月07日09:42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治醫生收入低 該用什麼藥

  以藥養醫院容易解決,取消藥品加成就基本可以實現,但是要解決“以藥養醫生”,就要從解決醫生的收入機制問題入手。

  醫改已經到了啃骨頭的時候。其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就是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而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是破除“以藥補醫”。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提出了要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藥價格。理順醫藥價格,將是能破除“以藥補醫”的重要抓手,衛計委主任李斌在新部門組建一年后,首次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說這是側重的改革措施,因為現在醫療服務價值體系不合理,特別是醫療服務勞務技術價格偏低,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醫療行為。也許有的人會理解為通過理順醫藥價格,就能破除“以藥補醫”,實際上是嗎?

  顯然不是的。破除“以藥養醫”是各地醫改的共識,“藥品零差率”加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普遍採用的政策組合,但從實踐效果來看,並沒有降低總體醫藥費用。因此也有觀點認為取消藥品加成不會有效果,甚至認為破除“以藥養醫”是個“偽命題”。出現這樣的結果和認識的一個原因是就事論事,混淆了作為具體形式的“以藥養醫”,和作為機制的“以藥養醫”。前者是醫院通過藥品銷售獲得收入補償運行成本,后者是醫生和醫院利用信息優勢,盡可能多開藥、多提供醫療服務的逐利激勵,這也是各國醫改面臨的共同問題。另一個原因是隻看表面,隻看到“以藥養醫院”,沒看到“以藥養醫生”。以藥養醫院容易解決,取消藥品加成就基本可以實現,但是要解決“以藥養醫生”,不能僅僅從藥品政策入手,也不能僅僅從醫療價格入手,而必須結合醫院補償機制、醫生人事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綜合改革“建機制”,尤其是要解決醫生的收入機制問題。在改革實踐中,按這一邏輯開展改革的地方,確實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比如福建省三明市,就是通過實施院長和醫生的年薪制,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破除“以藥養醫院”和“以藥養醫生”的機制。

  實際上,李斌在回答記者問題時,闡述的也是這一改革邏輯。在做好宏觀規劃的基礎上,通過理順醫藥價格,增加政府投入,醫院挖潛、節約成本等建立新的補償和運行機制,通過健全醫院管理制度,提高醫院內部效率,但所有這些措施能取得成效都有賴於加快研究和制定適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

  所以,調價格治標,改醫生收入機制治本。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