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青報:治霾成效要讓百姓感受到

2014年03月06日10: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治霾成效要讓百姓感受到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昨天在全國人大開幕會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霧霾情況跟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好轉,京津冀地區去年PM2.5平均值為600多,今年500多,這樣的變化老百姓可能感受不到。

  周生賢部長的上述談話,被網站以“京津冀霧霾已好轉,百姓還沒感受到”為題挂在顯著位置。有網友對此吐槽,認為霧霾既已“好轉”,老百姓就能感受得到,老百姓如果沒有感受到好轉,那就是沒有好轉,不能以百姓“沒感受到”否認大氣污染的現狀,更不能以此給政府部門“曲線表功”。

  周生賢提供的PM2.5變化的數據是權威的,但網友的吐槽也有一定的道理。政府工作有一種“清道夫效應”——政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就像清潔工把馬路打掃得很干淨,但人們往往沒有具體的感受,甚至對此視而不見﹔反之,政府部門的工作即便隻有些許不足,就像馬路上隻有很少的垃圾,人們也能看得非常清楚,並批評清潔工清掃不力。治霾也是如此,盡管環保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做了很多工作,但由於PM2.5值降低並不明顯,百姓就會更多地看到政府工作的不足,而對治霾成效缺乏基本的感覺。

  環保部門認為霧霾情況“已好轉”,公眾卻普遍沒有感覺,治霾成效和公眾感受之間的“兩張皮”現象,前兩年也曾出現過。當時PM2.5沒有納入空氣質量監測范圍,這邊百姓在霧霾天氣下嘖有煩言,那邊環保部門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卻顯示為“良”或“優”。2011年,周生賢部長直斥“人民群眾深受污染之害,而監測數據自說自話”的怪現狀,要求環保監測部門避免出現監測數據與百姓感受“兩張皮”。后來,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准監測,監測數據才與百姓感受大致吻合。

  現在,治霾成效與百姓感受也出現了一些背離,這種情況也要盡量避免,否則政府部門的工作積極性和公信力都將受到傷害。要讓百姓真實感受到治霾的效果,最關鍵是要在短期內大幅減少PM2.5含量,降低PM2.5數據,但客觀地說,這個目標很難實現。PM2.5含量大幅減少需要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加大治霾工作力度,做出比以往更大、更艱苦的努力,並讓百姓親眼看到這些努力,看到政府部門每天都在大街上辛勤“清掃”﹔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公眾監督政府工作、參與治理霧霾的權利,讓公眾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治霾各項工作中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切實感受和見証空氣質量的逐步好轉,感受和見証PM2.5數值的實際變化。

  對政府部門的每項工作,百姓是否滿意都是最重要的評判標准。環保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如果認為治霾已有成效,並認為自己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如果百姓沒有感受到,因而對治霾並不滿意,那麼治霾工作隻能算是“不及格”。這對政府部門有時的確不公平,承受了巨大壓力的環保部門更可能倍感“冤屈”,但是,通過這種看似“不公平”的責任鏈條,如果能夠倒逼政府部門加緊治霾,盡早讓百姓感受到空氣質量好轉,則這種“不公平”又是十分公平的。

  尹大力(北京 教師)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