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論風生
“向污染宣戰”的號角,需要環保部門的跟進,否則,環保官員就有可能還會被“的哥”數落。
據報道,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總量司司長劉炳江,在兩會現場講了個“花絮”:現在在外面他都不敢說自己是環保部的。一次打車上班,的哥看他“像是個當官的”,硬生生沒讓劉炳江插一句話,數落他一路,“你看看你們把這個天搞成什麼樣!”
國家部委的司長,聽起來是個高大上的職位,可劉司長卻不得不“衣錦夜行”,縱是如此低調,還是免不了挨的哥數落。這也從側面証明,在污濁的空氣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呼吸艱難之下,免不了憋著氣。
面對的哥數落,司長或許可以有兩種態度。一是辯解或推卸責任,過去一些地方治污不力,一些環保官員總忙著辯解,缺人、缺經費、缺制度……總之,問題是別人的多,委屈是自己的大。結果污染形勢沒見好轉,環保部門形象也被“污染”了。
另一種,就是擔起責任,知恥而后勇。既然頂著“環保”的名頭,就得務正業、履好責,過去一些環保部門給人的印象是太“軟”,背后固然有法律缺位等諸多原因,但每個環保官員是否都窮盡努力,盡好了監管本分?很值得懷疑。一些地方的環保官員,非但沒用心治污,反倒跟有些污染企業“合污”。某種程度上,劉司長挨罵,就是替他們的負面形象“埋單”。
不過,矛頭所向也是“眾望所歸”。環保部門理當在接下來的治污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劉司長在會場保証,“這5年大家放心,空氣會明顯變好,司長敢說,就有事實保証。”雖然我們不知道所謂的“事實保証”到底是什麼,但會記住這“5年之約”。某種程度上,那位的哥不辨具體對象的數落,就是作為平民,去敦促治污加碼。
昨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語調鏗鏘,令人期待。這宣戰的號角,需要全社會尤其是環保部門的跟進,環保官員若不對污染宣戰,就有可能還會被“的哥”數落。
□敬一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