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環球時報:進一步點燃中層和基層的改革熱情

2014年03月06日08:4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環球時報:進一步點燃中層和基層的改革熱情

這次兩會從一定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全社會落實改革的誓師。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日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77次說到“改革”這個詞,《報告》的改革主線清晰可見。去年末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方向,這次兩會從一定意義上可以看成是全社會落實改革的誓師。

李總理報告對改革的闡述及動員可謂既高屋建瓴,又頗接地氣。如今中央業已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革的決心和行動都很堅決。但改革最終是要靠各地各部門層層推進,不斷展開的,改革能否遍地開花,並結出碩果,中國中層和基層的努力至關重要。

為讓改革從文件落實到現實中來,需要創造出以下局面。

第一,中國急需出現一批有擔當、敢創新的地方和部門領導者,對突破各種改革阻力、闖出升級版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貢獻獨特建樹。各地各部門改革決非照著文件機械執行就能圓滿成功,現實總是呼喚創造性的改革推進。回憶當年改革之初,中央的決策有力,地方上的探索實踐十分活躍,上下努力的對接創造了贏局。

如今中央的改革推力十分強大,但地方上創造性的活躍度不夠。我們幾乎聽不到有什麼新的市縣改革“模式”出現,以各地城鎮化為例,幾乎都還是房地產打頭陣。

第二,媒體上常說利益集團是改革的主要阻力,這裡的利益集團,被廣泛認為主要是地方政府、壟斷性國企等。然而我們越來越發現,真正阻礙改革的是利益格局,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這個利益格局中,我們都希望從改革中直接獲益,而不願受到任何損失。

輿論需要重新解讀“利益集團”的概念,呼吁全社會每個成員建立改革的大局觀,改革的利益調整不能變成“利益斗爭”,否則改革很難平穩進行,集團阻力和個人阻力將層出不窮。

第三,現實領域的改革一定要帶動中國社會的精神創新,推動中國人價值體系以及對一些關鍵問題認識的與時俱進。比如什麼是“改善生活”,什麼是“人生成功”,以及什麼意味著“幸福”,這些觀念都應該跟得上改革的前行。

與此相關,中國社會對公權力以及個人權利的認識,以及對民主法治的認識也需隨著改革不斷成熟,既不保守也不極端。為確保中國改革既快又從容,這些精神層面的進展必不可少。

在中國這樣的大社會,領導者對於改革的發動和方向總是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改革的實際推動質量如何,卻隻能由社會的努力來塑造。如今輿論有一種傾向,認為改革的責任主要是政府的,公眾就應當坐等享受成果和紅利,其實改革是巨大的社會運動,輿論應共同參與喚醒公眾投身改革的興趣和熱情。

中國社會需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它應能夠超越輿論場不斷噴涌的牢騷,超越各種多元化導致的紛爭而存在,影響大多數人。中國輿論場上目前的流行元素中,悲觀的東西顯然多了些,而社會上還是有不少積極的流行元素的。必須爭取改革帶動積極因素向輿論場滲透。

《政府工作報告》將化為中國新一年的龐大實踐,我們都身在其中,讓我們多做動力,誰都別做改革的阻力。

(原標題:進一步點燃中層和基層的改革熱情)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