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的8100萬用戶,這兩天齊齊鬆了一口氣。
4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委員明確表態,不會取締余額寶。“這下可以放心用了”,小同事得意地劃拉著手機,每天看著收益,有一種幸福感。盡管在理論上,余額寶的利弊的確存在爭議,但它卻是那樣“親民”,零門檻、利率高、方便快捷。這就夠了。對於這樣一個廣受喜愛的新生事物,怎麼能給“改”沒了呢?
相似的,還有“嘀嘀”、“快的”等打車軟件。競爭雙方爭相讓利,一時間用戶多、關注眾。但“掌上打車”方便了出行,也帶來了隱患: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搶單多危險,都用軟件約車、路上著急打車越來越難咋辦……各地猶疑怎麼管。5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進一步的政策是研究、指導、規范。既回應了各方關切,又關照了公眾需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這樣的姿態,必將使施政者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和信任。
霧霾,污染,已像噩夢一樣縈繞在人們心頭,政府工作報告因此疾呼,“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對食品安全,要“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計劃報告中,在預算報告中,剛性的治理背后,是柔軟而溫暖的人文關懷。尊重人,尊重個體生命的悲歡際遇,生動回應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期待。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國家社會自有其宏大邏輯,但改革也好,政策也好,不應當僅僅著眼於此。從大結構處打量,在細微處著眼,關注普通人的命運際遇,在那裡,發現問題,並獲得力量。關照人的命運,既是目的,又是方法。當改革到了攻堅期、需要團結更多的同行者時,尤需如此。
讓人文關照,為改革凝聚更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