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齊魯晚報:尋找“好聲音”

趙麗

2014年03月05日15:02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尋找“好聲音”

“兩會到底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讓每個代表委員說一句話,不是展示奇異古怪的觀點,不是比拼觀點的華麗,而是為了解決問題。”這是時評人曹林曾經說過的話。
  這些年來,隨著民主理念的提升和政治氛圍的開放,委員代表們在會上也越來越放得開。聲音多元是好事,不過,對於民眾而言,關心的恐怕不只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而是有沒有足夠優質的、對現實有裨益的觀點和意見出來。3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讓委員願講話敢講話講實話”的表態,更增加了大家對“兩會好聲音”的期待。
  什麼樣的聲音才是“好聲音”?《晶報》痛感之前一些“雷人雷語”和花邊新聞喧賓奪主的情況,直言“兩會”不是秀場,需要代表委員們拿出干貨和真知灼見來。《京華時報》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當觀察員、評論員易,當調查員、監督員難。”評論作者郝洪說,在提出問題之余,還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意見,才是盡了職責和本分。
  “在這個喧囂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些少數人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卻往往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來自全國人大內司委內務室的朱恆順在《新京報》這樣寫道。他特意指出,別忘了“可能沉默的聲音”。他提醒說,對於那些已成為輿論焦點的事項,向大會提出相關議案建議有重要價值,但這隻能算是錦上添花,而傳遞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真實的聲音,則絕對可以說是雪中送炭。朱恆順的這一意見,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確實有些感同身受的滋味。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微博等新媒體工具,不少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對代表委員的言論進行了評價和討論。4日,江蘇有兩位代表建議設“國家城管局”以解決體制亂象。“@新京報”就旗幟鮮明地指出,此舉可能再滋生部門權力和利益,隻會使現有關系更難理順。另一個例子,是全國政協委員姚明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摒棄培養運動員人才的舉國體制,所謂“職業體育”也會很快失去營養。特別是一些商業利益不高的競技體育項目,將很難繼續保持現在的水平。對此“@經濟觀察報”發表快評,“體育的價值難道只是給一個國家貼上體育強國的標簽嗎?我們覺得體育更應該是娛樂大眾,用市場化手段,讓消費者認可並買單,進而推動全民素質的提高。”
  相信像這樣的交鋒還會源源不斷出現。兩會是展示場,也是個辯論場,同時還是個考場。在信息傳播四通八達的時代,代表委員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有眼睛在盯著,大家會在心中做評判。對此《晶報》對代表委員提出了建議——平時下足功夫,號准民生脈搏,才能講出有料的話。而《南方都市報》也建議,對代表委員的履職更應有切實有效的督促機制,讓更多積極履職的代表委員,在會堂上選得上、留得住、有發言權,且收獲更多社會美譽。

分享到:
(責編:孫端端(實習生)、王倩)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