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齊魯晚報:“錢去哪了”不是個小問題

2014年03月05日14:54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錢去哪了”不是個小問題

  對群眾長期抱怨的問題,就應該立說立行,決不能“虛心聽取,堅決不改”。公共資金關系千家萬戶的利益,監督部門應認真落實相關法規,讓一些人真正認識到,在這上面“做手腳”無異於“玩火”。

  房屋維修基金、公交卡押金、社會撫養費等諸多收費,對很多繳費人來說都是一去無影蹤的“糊涂賬”。針對這些收費的征收和去向,群眾早有疑問,但也經常遭遇“踢皮球”,問題大多得不到明確的答復。今年兩會,有代表委員再次追問這些公共資金“去哪了”。
  以上“糊涂賬”有不少在起點上就存在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收費沒有明確標准,彈性極大,讓群眾不明所以。以公交卡為例,全國發卡總量將近兩億張,而各地押金收費標准從10元到30元不等。一張卡片究竟有多少成本和稅費,收費部門和單位鮮有解釋。廣州公交卡最初每張收30元押金,兩年前當地代表委員和媒體一質疑,收費馬上就降了10元,由此可見收費之隨意。這些隻管征收不做解釋的收費,顯然是經不起任何質疑的,一些部門和單位為什麼至今還能照收不誤呢?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長期以來都是這樣的,習慣成自然﹔另一個是其他地方也是這樣的,潛規則起作用。一些部門和單位明知現行的征收和使用方式是有問題的,但為了盡可能地維護部門利益,就用“拖”字訣應對群眾。單看一張公交卡,30元押金對一個有固定收入的人來說壓力不大,很多人明知這筆錢交得有些冤,也懶得斤斤計較或者沒有精力去“死磕”。一些部門或許就是看中了群眾的不計較或者忍耐力,不斷地對群眾“揩油”。集腋成裘,僅公交卡押金這一項收費就能沉澱資金幾十億元。
  一些部門和單位不願意公開賬目,因為自身就是賬目不公開的最大獲益者。越是不透明的收費,越容易搞暗箱操作。很多群眾都感覺到了,不少資金收的時候程序簡單,一旦需要提取的時候則會遇到層層門檻。一些部門和單位總想著讓資金在自己手裡沉澱下來,能拖延一年就拖延一年,稍有理財常識的人都能看出其背后的真實意圖。另外,公共資金被挪用的現象也不少見,這也是一些部門和單位不願意公開賬目的重要原因。公共資金關系社會公共利益,理應公開,去年就有法律界人士要求一些地方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開社會撫養費,但得到的積極回應並不多。
  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公共資金的征收和使用,真實反映了群眾的呼聲,希望能從立法入手,通過對相關法律的修改,使收費標准的制定和資金的使用去向都做到公開透明。但是也要看到,很多收費並非沒有管理辦法,只是一些部門和單位自以為這不是違反原則的大問題,這就需要監督部門認真落實相關法規,讓一些人真正認識到,公共資金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在這上面“做手腳”無異於“玩火”。對群眾長期抱怨的問題,就應該立說立行,決不能以“虛心聽取,堅決不改”的態度敷衍了事。
 

分享到:
(責編:孫端端(實習生)、王倩)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