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長江日報:從“你懂的”到“講你知”

付小為

2014年03月05日08:45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從“你懂的”到“講你知”

既然“兩會”是參政議政的重要平台,那麼必然會圍繞著一些問題與解答展開。那些“閉門會”之外,新聞發言人、官員與記者之間公開的一問一答因此格外受人關注。

前日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末了的一句“你懂的”,不僅引得記者會現場笑聲一片,也無形中讓外界對問答的“尺度”有了煥然一新的認識。在較真的人看來,這句話雖然未見得說出了什麼,但其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深意,至少沒有回避的態度,又確實與以往不同。也因此,“你懂的”像一個“兩會”小段子似的迅速在坊間傳開,而“兩會”現場,它又像一個標答模板,成了一些代表委員不想說、不能說、不願說時的“嘴邊話”。

這些天來,“你懂的”時常被拿出來反復回味。“你懂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沒有人在深究。它就像語言文化裡的一個小竅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甚至不用推敲,也經不起推敲。在繁雜的語言系統,我們看到過許多用豐富的描述、詳細的羅列匯結,卻讓人略感困惑的論述。“你懂的”恰恰相反,它並沒有說什麼,卻潛藏著不言而喻,對於聽話的人來說,似是在“心照不宣”中收到了什麼信息。

當然,想要表達一份心照不宣,未必非用“你懂的”不可。比如,東莞市長袁寶成面對記者“掃黃”和“經濟轉型”的追問,堅持一連三個“嘿嘿”作答。又比如,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一系列有關房價的提問面前,始終沉默不語,最后,隻留下“雙向調控”四個字,至於什麼是“雙向調控”,外界玩笑稱其為“謎面”。

有媒體總結出自兩會新聞發言人制度設立以來,各位新聞發言人面對敏感問題時的“應答錄”。這些尖銳的問題,涉及外交、政治、社會等不同方面的問題,回答的角度亦因應著各有側重,但從語言層面來看,他們客觀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對問題本身的閃避。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言語的機巧。相對來說,“你懂的”、“嘿嘿”,看上去不能算回答,卻至少沒有回避。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不少媒體評論針對“你懂的”表達出相似的樂觀。雖然我無法說得更深,“你懂的”,但它某種程度上已經完全不是禁區,至少從發言者自身的拿捏上是如此的,而這也是逐漸“脫敏”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這樣含糊的語詞,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我們過去一度以為不可逾越的界限確實在一點點鬆動。從“你懂的”到“講你知”,這樣的漸進發展值得期待。

分享到:
(責編:孫端端(實習生)、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