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重修行訴法破解民告官難

傅達林

2014年03月05日08:30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重修行訴法破解民告官難

  行訴法修改,理應有更全面、更系統、更前瞻的眼光,像25年前立法那樣通過果敢的制度創新,為中國未來法治發展鑄造一座新的裡程碑!

  民告官,有多難?人大發言人傅瑩就表示,這些年行政訴訟案件原告的勝訴率明顯下降。結果,群眾不敢告、告也告不贏,讓大量的涉法涉訴案件進入到了信訪渠道。

  基於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對行政訴訟法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修訂,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排除對“民告官”各種各樣的阻礙。

  被譽為中國法治裡程碑的《行政訴訟法》,實施至今已經24年了,其間中國法治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大程度上都與這部法律相關。這部在當時極為超前的訴訟法,不僅催生出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強制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規,倒逼各級政府部門依法行政﹔而且深刻改變了民告官的社會心理,重塑了國家與公民之間正當的價值關系。

  然而時過境遷,當我們以今天的法治環境來衡量這一“法治功臣”時,它已顯得疲憊不堪、無法回應當下的法治期許。實踐中深受詬病的立案難、審判難、執行難的問題,一直影響著公民權利保護的效果,也將很多原本通過訴訟機制化解的矛盾糾紛,溢出法治渠道而涌進信訪大門。信訪不信法的現象,反過來又沖擊了原本脆弱的司法權威。因此自新世紀以來,這部“遍體鱗傷”的法律就不斷被置於修改的視野。

  在內容上,無論是從立法目的、審判體制等宏觀方面,還是從受案范圍、証據等制度方面,抑或是從立案、執行等具體程序,行政訴訟法都有全面修改的必要。從前不久人大法工委公布的草案看,它距離民眾所期待的全面修改還有差距。草案更多的局限於從程序細節上打通“民告官”障礙,比如在破解立案難上用力明顯﹔但是在關鍵的審判體制、受案范圍、原告資格等方面,還有較大改善的空間。

  法律的修改終究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我去年年底以來旁聽了多個行政訴訟法修改的研討會,深感其中立法部門、政府部門與司法部門關系之復雜。而該法與其他兩大訴訟法一同被列入修改議程以來,卻始終未能順利迎來“重生”的那一刻,個中的緣由大概還是利益沖突。但無論是解決司法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還是從實現法治的角度發揮行政訴訟更大的功能,都意味著此次修法不應當是簡單地修修補補,更不能是鴕鳥式的“和稀泥”,而理應有更全面、更系統、更前瞻的眼光,像25年前立法那樣通過果敢的制度創新,為中國未來法治發展鑄造一座新的裡程碑!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