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召開,新聞發言人呂新華不避敏感話題,讓近來社會極為關注的問題,公開走入民眾視線。有感於此,《新京報》作者敬一山提出了對兩會“脫敏”的期待。在敬一山看來,公眾期待的兩會,應該是打破言論禁區、促建社會共識、探尋問題解決之道。無論政府還是代表委員,都不該存有遮掩或者敷衍的態度。
而《環球時報》將關注點放在了國內的輿論生態上。“現在的情況是,國內記者問的問題相對‘容易回答’,外部記者的問題更富於挑戰,因此對普通中國公眾來說,后者‘更像記者’。”作者單仁平直言不諱,他指出,一些官員認為主流媒體可以為了配合政府做事而犧牲一點自己的聲譽的想法真的錯了。因為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主流輿論的影響趨弱,它已是中國長期穩定的頭號挑戰之一。而針對它做根本改善是一項復雜的任務,政府不能把它全推給媒體。
而伴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和崔永元之間的互動,讓“我敢發言你敢發布嗎?”成為3日的熱詞。@人民日報2日晚上發出微評,對代表委員履職提出期望:“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你認真,民主才能運轉起來”。這種呼吁情意懇切,言之諄諄。但在許多媒體人看來,小崔的反駁也非無理抬杠。到底媒體的言論空間有多大,還需在兩會的進程中得到檢驗。
同樣是提要求、談期待,@中國新聞網的指向要窄一些,但犀利度卻也是足足的。這次它對兩會文藝界代表委員大聲喊話,“按統計數字,每位代表委員對應著數十萬人。你不稱職,等於幾十萬人缺席,你失語,意味著幾十萬人沉默。平時你是明星,現在你只是代表委員,也呼吁媒體,莫把會堂當紅毯,別讓名人八卦沖淡百姓關心的新聞。”
在厲行節約的新風之下,節儉辦兩會自然是大勢所趨。這不,今年的兩會上就有“實名制”礦泉水這種新東東亮相。來自《解放日報》施平的評論指出,“水改革”的真正意義在於,取消了穿插會議之間的“倒茶”流程。作者由此想到,歷年兩會,服務標准一向以“高嚴精”聞名,服務員對著一根線苦練杯杯一樣齊的“功夫茶”,也曾是媒體聚焦的看點。“用過去的眼光看,如此重要的會議當然要配最好的服務,不過以勤儉節約、提高效率來衡量,有些‘服務’恐怕已落后於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