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減少的審批事項去哪了

葉前王聖志徐海波許曉青

2014年03月04日08:52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減少的審批事項去哪了

  地方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晒”出“審批長征圖”,記錄著一個投資項目從立項到辦完手續的艱辛歷程:跑幾十個部門、蓋上百個公章、交一籮筐証明材料,歷時少則一年多則兩年半……

  如果不是代表委員較真,人們雖然知道審批難,卻不知道有這麼難。與之相對照的是,有些地方不斷“晒”出審批精簡的“成績單”,這也再次証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公眾不禁要問:那些取消、減少的審批事項都去哪了?

  原來,個別地方在玩數字游戲。在清理行政審批事項中,把一些早已經名存實亡的審批項目拿出來說要取消,把一些早已下放到下級單位的項目算作新的下放事項。結果,一輪數字上大精簡后,企業審批需要過的關變化並不太大。

  不可否認,在絕大多數地方、在絕大多數領域,審批程序相較過去已有明顯減少,要跑的部門、所耗的時間是少了,但仍然局部存在的審批難,歸根結底,是有的地方該取消的行政審批權欲放還收,自由裁量空間仍然很大。

  這些地方為什麼要玩精簡游戲,把權力從左手交到了右手,又或者“老子放給兒子”,說白了就是某些人害怕失去手中權力,不願失去“吃拿卡要”的資本。這是權力欲望在作怪,官僚主義在擋路,部門利益在作祟。

  中央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列出權力清單,這是給行政審批難這塊硬骨頭的又一劑猛藥。因此,光列有什麼權力還不行,關鍵要列明權力行使的條件和標准清單,比如一項審批,要件齊全、手續合法,就必須限定幾日內批復,一切在陽光下運行,不給權力行使留下“小黑屋”。

  改革就不得不觸動一些人的利益,要下決心“啃硬骨頭”。要告別審批長征,除了在權力和用權清單上使勁做文章,還需各級政府部門切實轉變職能,凡是社會和市場能解決的,政府就不要去碰,莫讓人們囧在“批”途。

  摘編自新華社3月3日文/葉前王聖志徐海波許曉青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