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官方微博2日發表評論:兩會召開在即,代表委員紛紛抵京。代表委員當銘記: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你認真,民主才能運轉起來!崔永元回復:說得很中聽。我們敢發言你敢發布嗎?人民日報回應:呦,先把這條發布。(3月3日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與崔永元的“話語交鋒”很有意思,一來一往間,小崔率真敢言性格坦露無遺,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第一大報逐步走向開放包容的自信姿態也得以展現,這也是中國社會正在樹立的國際形象。
針對崔永元“我敢說你敢發嗎”的回復,人民日報即時回應“呦,先把這條發布”,潛台詞就是接下來隻要你敢說,我們還敢繼續發布。民眾對此廣泛關注,是期盼兩會期間出現更多精彩的觀點交鋒。
兩會是代表委員們建言發聲的舞台,在觀點碰撞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共商國是。假如代表委員始終奉行“沉默如金”,那麼不僅浪費了代表委員的身份指標,更是對公共事業的不負責任。毋庸置疑,有些代表委員是習慣保持沉默的,保持沉默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為始終一言不發,除了舉手同意再無其他動作﹔二為提案或者發言刻意回避民生關切問題,隻在一些無關痛痒的事情上“打擦邊球”,隻說好聽的話,不擺問題、不提意見、不唱反調。
代表委員之所以沉默,大概有三點原因。一者,准備工作做得不充分或者根本沒有做,對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國計民生熱點問題,實地調查了解不夠,“肚子裡沒貨”,即便是談也抓不住要害、說不到點子上,不能說。二者,雖然了解一些具體情況,但認為解決難度太大,感覺“說了也白說”,更有少數代表委員並未達到為廣大民眾代言的境界,對於諸如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不想多說。三者,許多社會民生問題從發現、提出到解決,在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的同時,總要觸動某些強勢人群的既得利益,有的代表委員擔心因此遭受打擊報復,不敢說。
在此三種“不能說”、“不想說”、“不敢說”的心態下,有些代表委員就算偶爾發聲,話題也隻會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打太極”,結果導致令人痛心惋惜的“人民失語”。
真理越辯越明,“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何況是肩負有重大使命的代表委員們!“代表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代表委員們當深入實際了解民情做到能說,要破除習慣思維做到想說,應“鐵肩擔道義”做到敢說。隻要大家都能少一點禁忌顧忌、多一些開放開明,少一點回避遮掩、多一些溝通融合,少一點美化裝扮、多一些共識理解,“我敢說你敢發”必然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