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私相授受的尷尬

劉雪鬆

2014年02月21日09:4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私相授受的尷尬

  長沙的小寒,如果不是想把自認為“被地下”了的同性戀組織“扶正”,或許他們的小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但不滿足現狀的小寒,還是想將自己幾近光明正大了的生活方式過得再滋潤些,正經八百地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尋求進一步的合法化。面對一腳踏進法律和公眾認可度邊界的舉動,當地民政部門拒絕后提出了兩點理由:一,婚姻法對同性婚戀不認可,所以成立同性戀社會組織沒有法律基礎。二,社會團體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而同性戀與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悖,不能成立。

  民政部門依據現有法律拒絕小寒注冊無可厚非,但多少還是露出了兩難的尷尬:如果社會團體組織合法注冊了,便容易讓人感覺等同於認可了同性戀、乃至同性戀婚姻也屬合法。如果社會團體組織允許同性戀這個群體合法存在,那麼,這個大多數民意並不認可的生活方式,便與大眾廣泛認可的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抵觸。

  但是,當地民政部門的回復,給人造成爭議的,不僅是兩重法律關系的牽強,更在於兩條法律依據,不能支撐和抵銷我國憲法賦予小寒他們自由結社的權利。而回應中關於“同性戀與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悖”的說法,並未收到旁觀者心悅誠服的點贊,反而讓人感覺,這個小群體,不僅被晾到了公眾認可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的對立面,還被精神文明建設所唾棄。這未免顯得牽強附會。

  同性戀現象,從旁觀者慍而不語到竊竊私語、從當事人偷打暗語到公開話語,直到今天的社會毫不忌諱地爭論言語,這既是同性戀者一次次試探和觸碰自己的生存邊界得到的社會回應,也是社會更趨人性化包容的一次次時代文明的進步。但是,小寒今天一手搭在了“扶正”的法律界線上,帶給社會大眾和社會管理者最大的尷尬是,中國現有的法律准則和公認的道德文明原則,對於圖謀“一步到位”合法化追求的同性戀群體,還沒有做好法理和民意的雙重准備,他們想要的權益,可以私下授受,卻不便登記扶正。

  這是一種羞答答的進步,是被動式的包容。有對同性戀群體人性化訴求的妥協,又有著對公眾民意認可度的讓步。

  為什麼不尋求別人按照他們的生活方式去做的訴求,卻以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為標准,遭到法律和道德的雙重拒絕?我看關鍵還是傳統的道德觀,還沒來得及注入“包容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的現代文明元素。還在以大多數人的道德觀強加所有的人保持一致。這種思維模式,與“精神文明建設”所倡導的包容與自由、平等與和諧、法治與友善,是相背離的。

  開啟化解尷尬與沖突的這把鑰匙,不在同性戀者手上。在大眾好惡與小眾人性化的訴求上,社會管理者應該主動給傳統的道德觀念注入新的內涵,不能等著民意的好惡一步到位了才辦。否則,同性戀問題,永遠無解,永遠淹沒在口水之中。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