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肉搜索系列評論三

人肉搜索之下,誰來保護我們的隱私?

聞言

2014年02月20日09:2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一段視頻,讓一名嬰兒成為億萬人的牽挂,也讓一個10歲女孩成為輿論的焦點。

視頻曝光的事件發生在2013年11月25日重慶市長壽區的一居民小區內。在視頻中,10歲女孩李某在電梯間裡對年僅一歲半的原原不斷摔打。當電梯打開時,李某又將原原狠狠地甩出電梯。最后,原原從25層墜樓,造成硬腦膜破裂和右腦花散列,一度病危。

這一極端惡劣的傷害事件經過電視台曝光后,立刻引發社會關注,男嬰原原的傷情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醫院全力搶救,好心人紛紛捐款。與此同時,10歲女孩李某受到輿論的一致譴責。令人寬慰的是,原原在各界的關愛和醫院的積極治療下正在好轉。現在,原原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接受了開顱手術,生命體征平穩,已經拔掉胃管進食了。

一邊是年僅一歲半的嬰兒,被踢打、被摔到地上,從25樓墜地,奄奄一息﹔一邊是10歲女孩競是施暴者,小小年紀如此“凶狠”讓人非夷所思。兩相比較,網絡上充滿譴責、指責、責罵小女孩李某及其家人的聲音,這都不難理解。小原原太讓人同情了,小女孩的行為太令人氣憤了!

對於李某對原原造成的巨大傷害,開始李某的家人並未表示出明顯的歉意。在事發過去一個多月后,李某一家人才通過央視新聞公開了李某的一份簡單的道歉信。對於原原的治療費用,李某的父母也一直躲躲閃閃。這樣的態度無論是原原的家人還是公眾都不能接受。

李某父母的消極態度引發公眾的極大不滿。在一些社區網站中,網民對王某展開的人肉搜索“引擎”在一片支持聲中轟然啟動。女孩李某的姓名、照片、就讀學校、家庭住址,還父親、母親、外公的姓名、工作單位等都被“搜”出來,發布的網絡上。10歲的女孩甚至被一些網民稱為“魔鬼女孩”。隨之而來的指責、謾罵、侮辱也指向王某的家人。

為此,李某隨母親遷往新疆。然而,網民依舊沒有放過她們。人肉搜索再次啟動,李某母親所在企業和地址接連被曝光。有網民公然喊出:“魔鬼來到了我們身邊,網絡的世界裡看你還能跑到哪裡去?”甚至有網友要求“人肉”母女最新的住址……

女孩李某應該受到譴責,其家人的行為,也應受到輿論的批評。但是,不應該用人肉搜索的方式來對待。

未成年人的隱私更應保護

毋庸置疑,李某在本案中的行為是錯誤的,她給原原造成的傷害令所有人痛心。李某應該為此承擔責任,她的父母作為監護人也難辭其咎。但李某作為未成年人,她的隱私應受到保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人肉搜索暴露了未成年人的真實信息,直接影響了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和教育。這種侵害對未成年人所造成的影響短時間內難以消除,他們將面對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一旦處理不當容易走上極端。

在2007年12月27日新聞聯播播出一段抨擊不良網絡視聽節目的報道,其中採訪了一個北京某學校的女學生,這個女孩子說道:“上次我查資料,忽然蹦出一個網頁,很黃很暴力,我馬上把它給關了”。很多網友質疑一個網頁怎麼會同時“很黃很暴力”,猜測這名女生沒有說真話,甚至通過網絡搜出了她的住址、學校等私人信息。

最初的質疑、猜測很快演變成調侃、惡搞,小女孩竟然成了網民情緒宣泄的工具。羞辱性的文字和圖片在網上一時間鋪天蓋地,給女孩和她的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由“很黃很暴力”引發的事件使人們圍繞人肉搜索是否侵害個人權益展開討論,並成為2008年最受爭議的話題。

2013年12月,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佛羅裡達州萊克蘭市的12歲初中女孩麗貝卡•塞德威克,在遭受她的兩名同學長達1年的“網絡暴力”后,最終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由於該州沒有關於網絡暴力的具體處罰規定,這兩名同學在21天拘留期滿后,獲得了釋放。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到達6.18億。其中,10-19歲上網群體佔網民總數的24.1%。未成年人既是互聯網的忠實追隨者,又是互聯網有害信息的直接受害者。

喪失道德的底線 人肉搜索將重傷每個網民

六度空間理論告訴我們: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任何兩個陌生人便可以認識彼此。互聯網的信息海量性和流通性,獲取一個人的信息變得更加簡單。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網民的權力被無限制的放大,哪怕只是“疑人偷斧”的先入為主,都會引發無數不明真相的網民發起的搜索行動,對當事人造成不計后果的人身攻擊。

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強了對互聯網侵權責任的法律規范,對治理網絡環境,整治網上有害信息取得了明顯效果。在2010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就明確規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站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信息傳播與分發的過程中扮演著平台的角色。過濾和刪除不良有害信息應當是網站的基本工作和職責。然而在部分社區類網站中,人肉搜索成為吸引網民“圍觀”、增加網站流量的重要手段,甚至一些網站提供了獎勵辦法,鼓勵用戶參與人肉搜索。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肉搜索的泛濫。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正以空前的速度進入人們的生活。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將生活在互聯網的世界中。如果作為信息傳播者的網絡平台繼續縱容人肉搜索肆無忌憚存在於網絡中,將使網民的個人隱私與置於真空無異。缺乏對法律敬畏和喪失道德底線的網絡暴力將重傷每個無辜的網民。

人肉搜索系列評論——

系列一:“正義之師”緣何淪為“網絡暴民”?

系列二:人言可畏,網民如何慎用手中的權力?

分享到:
(責編:王倩、趙綱)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