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權力約束狠一點,企業日子更好點

洪樂風

2014年02月20日08:3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國務院新批准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18日公布,“降低門檻、簡化手續”成了公司注冊制改革的關鍵詞——

降低注冊資本門檻,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理論上可以“一元錢辦公司”,一些高科技與創新企業還可以憑借知識產權入股。這樣一來,曾被資金掣肘的創意將會更好得到釋放。

簡化住所登記手續,由各省自行或授權下級政府作出具體規定。以往,一個簡單的注冊地要求,也曾“難倒英雄漢”。實際上,一些網絡企業、新興業態,往往對經營場所沒有太高的要求,非要“一刀切”隻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從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來看,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條件下,事前的審批越寬鬆,越有利於創意轉化為實業、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微軟等很多知名企業,不都是在鼓勵創業、減少審批的社會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嗎?這對脫胎於計劃控制的轉型中國,意義將更為深遠,標志著政府那隻“閑不住的手”終於讓位於市場、讓利於社會。

但是,中國改革之復雜,就在於很多問題、矛盾積弊日久,不是一紙文件便可化解得了。比如,新基金法頒布之后,相關事項也由“審批制”改為“注冊制”,形式上邁出了一大步。而事實上,“注冊制”仍需監管部門蓋章簽字走流程,不僅形式上與“審批制”差別不大,同時還失去了原有的“行政許可半年內批復”的時間限制。類似的情節會不會在公司注冊制改革中上演,不是杞人憂天,值得提前預警。

舉個例子,一方面,工商部門原來的權力被砍掉,變為沒啥油水的事中、事后監管,能不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會不會再去主動創設新的尋租的空間?另一方面,《方案》中的一些原則性要求還待落地、細化,這一過程中會不會摻雜地方私利進去?會不會在層層搞變通中層層走了樣?

種種疑問並不是妄加揣測,都曾在改革中不同程度、不同面目上演過。所以,真正減輕企業負擔,須對權力步步緊逼、步步發難。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所言,“發展要緊緊依靠改革”。權力對自己再狠一點,簡政放權的力度再大一些,企業的日子才能更好過,微觀市場的活力才能升騰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