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的人很多,但願意入職的很少。”過去幾場的“金報幫你招員工”免費招聘會上,參加活動的企業一直有這樣的苦惱,企業連年上調工資卻仍然招聘難。企業上調工資水平后,給出的普工月薪多為2000元左右。(2月17日《楚天金報》)
眾多的企業,眾多的崗位,卻無人應聘,於是很多用工單位驚呼“求職者去哪兒了”。我想“求職者去哪兒了”不應是問答題,而應該是思考題。這應該是誰的思考題呢?
首先就是企業的思考題。通過報道,我們可以看出,招聘的普遍待遇是2000元左右。這樣的價格看起來不低,但是要看是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在家鄉打工的話,這樣的薪酬顯然是會有吸引力的,因為在家鄉打工,求職者少了很多開支,比如可以在家吃飯,可以在家居住,這無形中減少的開支是不少的。如果是在異地他鄉,尤其是大城市,顯然是低了點的。他們要租房子,他們要打的,他們有時候還要到街頭去吃點飯菜,這2000元的月薪會剩下多少?這需要企業思考如何來吸引求職者,是不是可以提供熱騰騰的飯菜,是不是可以提供舒適的居住條件,是不是還可以盡可能的減少工作時間?2000元月薪是不是可以保証8小時的工作量就能拿到手?以后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其次是社保部門的思考題。要吸引求職者工資是一個方面,但是齊全的社會保障也是一個方面,因為所有人都想要有一個老有所養的未來。他們辛辛苦苦的打拼,一方面要保障現在的生活,一方面還想保障老年以后的生活。誰的五險一金齊全,誰的五險一金高,他們自然就願意跟誰干。眼下,有多少企業給了打工者這樣的保障了?即使已有的保障也很多僅僅是形式上的,與公職單位的標准有著天壤之別。“求職者去哪兒了”,也是和社保部門的監管不力有責任的。
三是也是經濟主管部門的思考題。“求職者去哪兒了”還反映出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已經告別了人口紅利的時代,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老齡社會,我們的青壯年人力少了,我們不能再當低端產品的生產車間了。這就是要做到轉型發展,依靠人力的企業要向依靠高端設備轉變,打造更多現代化企業。用工少了,產品多了,工人的工資也就上去了,企業的盈利也就多了。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能再出現動用眾多人力生產的半成品廉價到了國外,人家簡單一加工就又高價賣給我們的尷尬。
“求職者去哪兒了”不是問答題而是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