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隻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的講話,強調了全面深化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種精神:改善民生、推進發展,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決心。
這樣的久久為功的韌勁,馳而不息的精神,是成就改革大業的基石。三中全會以來,全黨全國上上下下心氣很高、勁頭很足,抓改革的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緊迫意識普遍增強,主動性、自覺性明顯提高,迎來了上下同心促改革的喜人景象。在新的一年,如何始終保持這樣一種斗志,拿出百折不回的韌勁兒,事關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
“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談到深化改革,我們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這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非常重要。但也應看到,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興利除弊的艱辛過程,解決問題不可能藥到病除。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不能幻想畢其功於一役,更不可急於求成、心浮氣躁,最終因久攻不下而泄了干勁、亂了章法。
改革是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不可得兼的兩難問題,無不考驗著改革者的意志,磨礪著改革理性。風雲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不管是化解過剩產能受到利益羈絆,還是改作風引發“為官不易”的吐槽,都一再說明,深化改革、攻堅克難,必然面臨新舊矛盾的困擾、承受這樣那樣的議論、遭遇難以預測的挑戰。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不為各種干擾所左右,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改革是一場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遠征。隻有堅持整體謀劃,尊重規律、順勢而為,才能防止虎頭蛇尾。百端待舉,需分清輕重緩急﹔各方聯動,需加強統籌協調﹔情況紛繁,需堅持分類推進。方此之時,尤其需要把握好各項改革舉措出台的時機、方式和節奏,做到“蹄疾而步穩”,避免在畸輕畸重、單兵突進、顧此失彼中無謂地損耗精力﹔尤其需要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准備,向最好處努力,既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定決心,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襟懷。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將百米沖刺的心勁貫穿於改革長跑的始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變革,不會有一勞永逸的進步。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進發。2014,讓我們拿出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韌勁兒,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干到底,以善作善成的實效為百姓造福,用改革發展的嶄新答卷為明天鋪路。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6日 01 版)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