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盡快盤活“沉睡”的房屋維修金

黃策輿

2014年02月11日09:2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盡快盤活“沉睡”的房屋維修金

  ■公民發言 

  據《人民日報》報道,北京市政協委員蔣衛平日前透露,始於1998年的居民住宅公共維修基金,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達到350億元,但真正用於房屋和電梯等維修的金額僅有8億元,約佔2.3%。因為存在多頭管理、審批流程繁瑣等問題,不少物業公司甚至派專人跑了兩三年也不知道“公維”基金該怎麼用。

  社區維修基金難到位,根子在於社區自治效能低下。一是錢的問題,房價暴漲,二手房交易頻繁,業主信息更替不及,高檔小區佔據良好地塊優勢,漲幅更高,物業管理費相較房價漲幅不值一提,重買賣輕管理,做物業不如做中介,好多樓盤開盤后都經歷不斷更替物業公司的困境。

  二是人的問題,社區缺乏有效的組織動員管理機制,陌生人多了,人情味淡了,老鄰居都沒了。樓齡越老,維護成本越高,但居住在老房子裡的業主越來越少,家家戶戶都等著拆遷款,誰有閑工夫管房?此外,管理費只是物業公司收入的一部分,小區內各種廣告設施收入隨租戶增多反而下降,物業費越發難收,自然形成惡性循環。

  業委會不識業主,業主不知業委會,物業不知業主何時賣房,市民不知政府何時拆遷,業主和物業公司、市民和政府之間雖有代理關系,但信任的缺失導致雙方各自為政,缺乏溝通。物業和業主雙方缺乏足夠的外部強制機制,隻能寄望於道德約束力,長此以往,公維基金沉睡,公地危機難免。

  公維基金“沉睡”困局,如何破?社區內以業委會為樞紐,成立社區義務服務隊,讓業主以己之長,助人之短,提升社區自助能力,強化業主間人際聯系。政府職能部門也需拋棄以往以收費代管理的服務機制,公維基金的使用,關系到市民生活起居,講規矩走程序固然必要,但審批切忌過於繁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