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警方2月9日對一名在海灘上裸晒、並且不聽規勸的58歲男子給予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今年春節期間三亞市大東海海灘集中出現“天體浴”的行為,從5日起,當地執法人員到現場規勸,張貼禁裸的公告,9日對這名男子實行拘留的新聞是第一起處罰裸露者的報道。
據報道,在三亞大東海海灘上裸泳、裸晒的主要是中老年男子,他們當中有些人表示是要通過日光浴促進身體健康,如治療皮膚病等,還有些人認為這樣做能找到回歸大自然的感覺。這同國外一些地方“天體浴”愛好者們的想法頗為相似。
然而三亞海灘的人文環境同國外流行“天體浴”的地方差別很大。三亞海灘擁擠,內地來的季節性觀光游客很多,他們對看到裸體者缺少思想准備,也很難接受。這些游客不少都帶著未成年子女,他們尤其感覺受到觸犯,連日來三亞官方不斷接到投訴甚至報案。
“天體浴”顯然有“西風東漸”的味道,倒退一百年,人體模特在中國不被接受,倒退幾十年,姑娘穿比基尼泳衣也難以想象,但這些今天都成為正常。“天體浴”是否有一天也會被中國社會接受呢?
也許會,誰知道呢。但問題是,今天大多數人不願意它出現在公共海灘上。那麼究竟誰應當向誰做出讓步呢?是公眾應當尊重那些少數中老年人裸泳的權利,還是那些裸泳者應當尊重大多數游客視線“不被污染”的權利呢?
如果較真,必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准確說這是外來風俗同中國傳統觀念和習俗沖突、摩擦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這件事涉及到性習俗,后者往往是各種習俗中最牢固的之一。這種情況下,發起挑戰的無論是中老年男人群體,還是年輕時尚群體,都會遭到強大的抵制。
三亞大東海海灘上的裸泳者中幾無少男少女,顯示了這股“西風”的“東漸”力量薄弱。裸泳者們得不到互聯網輿論的響應和支持,裸泳作為“時尚”進入中國還很不成熟。
在三亞海灘裸身的人,心理上大多是強大的。他們大體上是中國“第一批”在公開場所全裸的人,豁得出去。很多見到他們的人不高興,但忍受了。還有一批人感覺受到冒犯,忍受不了,他們是心理上適應力最弱的群體。公共部門更多照顧最后者、而非最前者的感受,這樣的選擇順序是對的。
有人提出專辟泳區供裸泳者使用,未來這有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方向。可以預見,最初的這一泳區會相對封閉,它的逐漸開放隻能同大眾的心理適應過程相匹配。
或許不能認為是偌大的海南容不下一名裸泳者。三亞的海灘記錄了中西文化摩擦的復雜軌跡,我們不能將這裡的一切都錯認為是價值觀的腳印。文化的意義不僅是一兩個結果,它首先是在歷史長河中伴隨我們這個民族、使我們在每一個時刻都能自我識別的漫長過程。▲(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